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9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9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1
小时候,我去放孔明灯,觉得孔明灯真是很神奇,从爸爸口中知道了孔明灯的发明人是诸葛亮,还知道他的好多故事,我对他也充满了好奇。今年,我在爸爸指导下终于读完了原版《三国演义》,这小说的故事非常精彩,我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忠义守信也深深感动了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刘备大战东吴失败后,一病不起,他召来诸葛亮,对诸葛亮说:“我死后,你辅佐阿斗吧,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废了他,自己做王”。诸葛亮哭着说:“我一定尽我所有中兴大汉,为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那刻”。
虽然后来阿斗什么也不懂,国家大小事都是靠诸葛亮,但诸葛亮还是尽心辅佐,为阿斗写出了千古名篇《出师表》,而从没有动过废阿斗的心,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家操劳到了死那一刻,用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这让我想起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真让人感慨。
我敬佩诸葛亮,心里暗暗告诉自己:要像诸葛亮那样做信守诺言的人。我很高兴,自己从小事中做到了。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我答应两天后就还她,可是两天后的晚上,那本书还有好多没看呢!我当时便想迟点再还给同学,一想又觉得不对,当我纠结拿不定主意时,诸葛亮忠义守信的故事出现在我脑海中,最终,我如期把书还给了同学。虽然遗憾没看完,但我守信了承诺,我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的忠义守信也让他成为后世景仰的楷模,我们要学习诸葛亮信守承诺的精神,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
#15455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2
读完《三国演义》,心中激动不已,对于书中每个角色都充满好奇,于是又去查寻了许多相关书籍,之后了解到书中每个着名人物都有其特点,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足智多谋、稳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猜疑心重、为人机警又有谋略、_雄且多疑;周瑜——擅长于用兵、聪明绝顶、自视甚高。
我喜欢书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种充满智慧的作战方式,实在令人激赏,也让我们学习到遇到紧急事件之时,不可惊慌,冷静地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义之心帮助刘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国日后大业。并于出师表一文中,道尽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国演义一书中让我非常感动之处。
“熟能生巧”,是读完三国演义后另一个启发,那时期的诸侯们个个对于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练,并不是他们天生善战,而是时代迫使他们将一代代的经验慢慢累积与传承,且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时间不断努力练习就会慢慢熟练,再加上冷静而明确的判断,终会有成功之日。
《三国演义》是一本流传二千多年的历史巨作,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可以从里面学到了不少历史教训,也从里面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且书中所阐述的忠诚、礼义、仁德也是我们必须效法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3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654819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4
《三国演义》出自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的笔下,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这本书以战争为主题,反映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连环计、千里独行等,我最喜欢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了。
《三顾茅庐》主要讲得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做军师,去了诸葛亮家三次。前两次都没有碰到诸葛亮,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午睡,但刘备并没有吵醒诸葛亮,而是在外面静静地坐着等待。等了好久,诸葛亮醒了,刘备再三请求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同意担任刘备的军师。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要有为达目的永不放弃的精神,最重要的事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打“胜仗”。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更有趣的故事,那就赶快去阅读《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5
词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首词刻画了一副文武双全的周瑜形象。年轻的周瑜,英俊潇洒,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是《三国演义》中明青春偶像代表。周瑜最杰出的成就体现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年轻的水师都督周瑜统帅五万军队,在长江边上的赤壁抗击号称雄师百万的曹军,他不畏强敌,团结官兵,不断使用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等奇谋计策,再利用火攻,彻底击溃曹军,让曹操仅率几百人逃窜,一举成就了他在《三国演义》中名将的地位,为《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三国演义》中周瑜却以悲剧结尾。赤壁之战后,周瑜不顾吴蜀联盟,连连使出美人计、假途灭虢等计策,想从蜀国夺取荆州和南郡。然而,他这些看似高明的计策却被技高一筹的诸葛亮看破,步步被动,招招失利,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只能高喊“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死。周瑜虽然年轻有为,才华出众,但他的教训给人尤为深刻。他不顾大局,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最后反而害了自己。如果他心胸能平和一些,多多忍让,能以吴蜀联盟的大局为重,至少他不会那么年轻就死去。反观后来的司马懿,他虽然才能不及诸葛亮,但他能从容接受诸葛亮送给他妇女服装表示怯战的侮辱,坚持持久战,同诸葛亮斗智斗勇,以时间换取了最终的胜利。
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切忌再犯周瑜那样类似的错误。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6
我无比激动的在此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狡诈的曹操,谦虚恭谨的刘备,严谨与聪慧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独一无二的吸引力。笔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读者读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
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一点儿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终于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当中年时。从这些个人物和国度我们不不好看出人的性情的关紧性。性情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个儿的目的,只要踏塌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寻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7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大人物——诸葛亮。他专心致志地辅佐刘备,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来,刘备与周瑜合作,共同对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显示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读了文章后,我得知周瑜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想加害于他。而《草船借箭》便是他下手的一个阴谋。两军交战急需弓箭,而周瑜却有意让下属将造箭的材料短缺,好让诸葛亮在三日之内造不出箭,以受军法处置。诸葛亮却利用鲁肃的忠诚老实在曹军水寨借得了上万支箭,不得不使周瑜自叹不如。
的人,岂不更有效?起初我也担心诸葛亮三日之内造不出箭,但后来看到他的妙计之后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辞了三个月的期限,而说只需三天,是因为他算到了第三天江上必定会大雾漫天。而曹操的多疑心正好帮助了他。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还是人心,得以用之。其实诸葛亮能有如此神通,跟他的勤奋学习脱不了干系,倘若不是他努力学习兵法、地理、天文以及他的留心观察,如今便不是诸葛亮流芳百世了。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便也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聪明。
正所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嘛。
#374373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8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有深谋远虑的孙权,有心胸广阔的刘备,也有忠厚老实的鲁肃,还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故事,我读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讲出来。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己主公、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就算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强盛。但也不会对自己国家不利。
读了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受到了很大的启迪。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学习刘备的“谦虚”学习鲁肃的“忠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15458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二年级篇9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267484
推荐访问:读后感 二年级 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年级 小学生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受 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四年级 三国演义读后感第二回200字左右 三国演义一小段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第二回有感 写一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我读了《三国演义》之后 写一篇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第二回
热门文章:
- 《围城》读后感范文4篇2025-01-09
- 呐喊读书读后感五篇例文8篇2025-01-07
- 革命农民英雄故事《红旗谱》读后感6篇2025-01-07
-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书读后感8篇2024-01-10
- 关于《离骚》读后感优秀多篇6篇2024-01-05
-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读后感4篇2024-01-01
- 《草房子》读后感作文短篇五章7篇2024-01-01
- 读《艾青诗选》读后感悟3篇2023-12-30
- 学生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悟5篇2023-12-29
- 心理学相关名著读后感悟8篇2023-12-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