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历史名人故事600字4篇

发布时间:2022-02-24 09:07:22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名人故事600字4篇

历史名人故事600字篇1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自小跟父亲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作为书圣之子,字自然很好,他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

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而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像羲之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

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书圣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

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样,成了着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历史名人故事600字篇2

1871年10月,一场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后,一座8平方公里的城市被夷为平地,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芝加哥大火。

人们开始了灾后重建。为了节约市中心用地,这一次,城市重建计划的重点是向天空拓展,也就是要建设高层建筑。当时,砖木结构是流行的建筑模式,这种结构只能建筑三五层高的楼房,再高,哪怕只是加半层,砖墙的自身重量都会将整个大楼瞬间压垮。想建设高层建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结构问题。

威廉·勒巴隆·詹尼是芝加哥的一位建筑工程师,曾在巴黎修习过工程学与建筑学,他也在苦苦思索解决之道。

1879年,詹尼大胆地采用砖墙框架和铁制梁柱相结合的办法,建筑了一座七层高的货栈——第一拉埃特大厦,这是芝加哥最高的大楼,是全美最高的大楼,也是当时全球最高的建筑。

用砖墙框架和铁制梁柱相结合的办法,无疑是一种大胆的突破。但是,这种结构仍然不够稳定,所能承载的重量非常有限,七层,已经是它的极限值了。这与人们向高空拓展的渴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威廉·勒巴隆·詹尼试图寻求更稳固的建筑结构,他常常独坐在书房中苦思冥想,陷入一遍遍的设计推理之中,连他最喜欢的鸟鸣,也不能引起他丝毫的兴趣。他的书桌上,放着一个鸟笼,里面养着他最喜爱的一种小鸟。以前,他总喜欢逗逗可爱的小鸟,但现在他没这个心情。书桌上,散乱的图纸,将胡子拉碴的他淹没了。

这时候,詹尼的太太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走了进来。这本书可能是别人刚送来的,也可能是詹尼自己什么时候随手丢在客厅的,总之詹尼太太捧着这本沉沉的书走进了詹尼的书房。书房里到处是书,连书桌上也铺满了图纸和书,实在没有空闲的地方了,詹尼太太发现,只有鸟笼上还是空着的,她便将那本厚厚的书信手放在了鸟笼上。

詹尼从一堆图纸中抬起头时,正好看见太太准备将那本书搁在鸟笼上。你疯了吗?你把那么重的书放在那么脆弱的鸟笼上,岂不是要将鸟笼压塌了,把笼中的小鸟砸死了?!不过,詹尼根本没来得及喊出来,太太已经将手中的那本书搁在了鸟笼上。

詹尼绝望地闭上了眼睛,等待着那撕心裂肺的坍塌声以及小鸟的惨叫声。

奇怪,什么声音也没有。

詹尼睁开眼睛,那么厚的书,放在那么细的竹子编成的鸟笼上,鸟笼竟然纹丝未动!这,这怎么可能?詹尼站起来,颤抖着手,又往鸟笼上放了一本厚书。鸟笼依旧岿然不动。

詹尼激动地俯下身,认真地研究鸟笼的每一个细节。他发现,鸟笼是框架结构的!

1885年,由威廉·勒巴隆·詹尼设计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拔地而起。它是世界上第一座钢框架结构的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虽然他只有10层高。此后,一座接一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记录被一次次刷新。目前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哈里发塔高达828米,比当年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高出十倍多。这些高楼,无一例外,都是框架结构的。威廉·勒巴隆·詹尼是当之无愧的摩天大楼之父。

我也看到过有人把书或别的什么重物放在鸟笼上,我只是感叹,这个鸟笼真结实啊。就像头顶上的苹果也从树上落下过,我捡起来,擦干净,吃了。这就是我和大师们的区别。

历史名人故事600字篇3

屈原是热烈而浪漫的。于是他敢于把自己比作“美人”,饰香草缀明珠,驾虬驭骖,上天入地,与重华呼朋唤友,与天地日月并存,无不充满了浪漫的幻想与恢宏的情感,然而屈原并不是豪放自由,恣情欢娱,追求自我的个性解放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屈原眼中的自然时时露出心灵的影子——“乘鄂诸反顾兮,欸秋冬之诸风”,在屈原眼里,一景一物,一花一草,早已不再是本来的面目,而是带上了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这种牵连,这样的不能释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对故国安危,人民冷暖的关注。于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学以血写成,人说“草木总有情”,大概就是这个意识吧。

屈原具有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正是诗人一生血泪铸就的誓言。理想不容于世,他朗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怀抱赤诚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但他关心的永远是“世间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于是他将自己置入了一个最痛苦的境界:遭贬谪却心忧朝政,处一隅而胸怀天下。他耳边萦绕的不是松涛飞泉,而是农人的哀号,他眼前浮现的不是明月花径,而是强秦的觑视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饮戏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从没想过拯救自己。楚国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国亡了,他自沉汩罗江——这不是轻生,不是自戕,因为他,已失去了自己。这样一个屈原,用血书写,书写他自己——一个热烈高洁的灵魂。

携着那汩罗江畔的“万古悲风”,顺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屈原走进每个爱他,敬他的中国人心中。

没有易水送别的豪情,没有乌江自刎的悲壮,却是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就了一代圣人,也留下了那风骚万种。

回想当年,辅佐怀王。议国事,出号令,应诸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有卧龙的智谋,魏征的直言。却不想,君王无道,官场浑浊,空感叹:世间险,人情恶,欲笺心事,独语斜阑!冥冥之中早也注定,君无用武之地,英雄终归末路。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铁血男儿,铮铮傲骨。生亦何欢,死亦何惧,但为君故,可抛头颅。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冷却了你一腔热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后的屈公无路可走!

三朝元老被放逐,满腹冤屈更与何人说!月光皎洁洒银鬓,眉宇深锁吟《九歌》。

屈公才调更无论,外修内美胜世人: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文采风流;引出传世之《离骚》,光华万丈!感动于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倾倒于你“扈江离与辟芷兮,忍秋兰以为佩”的完美;折服于你“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滔滔历史长河,留下了你不灭的精神,永恒的身影。

屈公虽无关羽之勇猛善战,却有他的忠肝义胆 ;虽无陶潜的恨世嫉俗,却有他的高洁傲岸。然而你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曾知否?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醉于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了屈公悲剧的一生!

历史名人故事600字篇4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 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推荐访问:历史名人 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600字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600字 名人故事600字以上 600字的历史故事 历史名人故事500字左右 历史名人故事800字 历史人物故事作文600字 历史人物故事700字左右 名人历史故事典故1000字 古代历史名人典型故事500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