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追寻生命的意义感受与收获4篇

发布时间:2022-03-18 21:01:23 来源:网友投稿

追寻生命的意义感受与收获4篇

追寻生命的意义感受与收获篇1

最近读了一本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感触颇深。他以自身在集中营里的悲惨经历,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生存下来,而有些人为什么又放弃生命!集中营里毫无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时刻都在死亡的边缘,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就会面临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饱受各种折磨的让人痛不欲生的集中营里,选择放弃生命的不占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活着!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佛兰克尔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觉特别好。他想活着,哪怕集中营里的生活再痛苦,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多想一直这样沉浸在里边,更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

而如今生活在这个浮躁世界的我们,就真的明白我们为什么活着吗?就真的去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

或许,当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是会觉得特别美好;想起每次离家时爸爸妈妈的叮嘱,回家时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总是特别的温暖;想起和朋友一起谈理想时候的情景,对未来总是有那么多期待。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或许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这么简单,或许人本来就是这么简单,或许这个世界也不复杂!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去做最真最善最好的自己;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追寻生命的意义感受与收获篇2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精神医学家、心理医生、犹太人,二战时期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狱后他根据狱中经历,总结出一套意义疗法,用于治愈神经官能症,效果很好。

一:作者没有用大量笔墨放在奥斯维辛的酷刑、苛责及死亡,而是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了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磨难。

狱中经常进行的“换营”,病弱及无力工作的俘虏被淘汰送往煤气间或火葬场,淘汰的方法是全体俘虏群殴或分队格斗,想想都觉得血腥;俘虏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编号就刺在皮肤上,或绣在衣裤上,在换营队伍即将离去时,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想办法弄到另一个“号码”来代替他加入换营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这些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这屠宰场一样的集中营里,人被剥夺了尊严,道德就成为最没用的东西,每个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尽可能活下去,为此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为只会发生在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会催生文明的行为,惟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什么样的人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呢?

作者说他们中的精英都没能挺过奥斯维辛的磨难。活下来的是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酷覇”们。一般来说,这些人是俘虏中最残暴的人,由纳粹警卫挑选出来或者他们毛遂自荐,他们的个性恰恰适合担当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们还会被刷下来,因此他们格外卖力,打起人来,比纳粹警卫还狠。因效忠纳粹,他们在狱中的待遇格外好,成为俘虏们羡慕的对象,只是不知道出狱后这些人境况如何。记得几年前看过《朗读者》,女主角因做过纳粹看守而受审,估计“酷覇”们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好处,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第二类存活下来的人是那些为了生存毫无顾忌,或偷或抢,甚至不惜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因为唯如此才能活下来。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谈论狱中的经历,因为不堪回首,因为再也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连这本书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虑到真实性才是其最大的价值,作者才鼓起勇气,公开陈述他的信念。

第三类人是像作者一样,尽快认清现实,适应环境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如作者所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为了让纳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会被送往煤气间,他每天用玻璃刮脸,腰杆挺直,以使自己看起来气色良好,完全能胜任工作;作者还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长帮助酷覇,分析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难题,提出治疗建议,以此博得酷覇的关照,躲过了几次被送往煤气间的厄运;就餐时还能得到豌豆汤,得以度过了黑暗无光、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夹缝中,仍能攻破缝隙,露头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追寻生命的意义感受与收获篇3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 …… 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追寻生命的意义感受与收获篇4

书中处处流露着他真实的自我,有大多的感悟,值得我们去学习

1、意志和精神是任何抉择的根本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有待抉择的事情,随时随地都会有的,人无时不刻不在做出抉择。而你的抉择,恰恰决定了你究竟会不会屈从于强权,任其剥夺你的真我及内在的自由。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个人之所以变成怎样的人,其实是他内心抉择的结果,而非纯是环境因素使然。环境只能影响人,但不能决定人。任何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根本上都可以凭他个人的意志和精神,来决定他要成为什么样的子。

2、痛苦存在的意义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应有其意义。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抹杀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一个人若能接受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则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使生命保有坚忍、尊贵、与无私的特质。否则,在力图自保的残酷斗争中,他可能因为忘却自己的人性尊严,以致变得与禽兽无异;险恶的处境,提供他获致精神价值的机会,这机会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弃。但他的取舍,却能够决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痛苦。

3、追寻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生命中的每一种情境向人提出挑战,同时提出疑难要他去解决,因此生命意义的问题事实上应该颠倒过来。人不应该去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必须要认清,“他”才是被询问的人。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推荐访问:追寻 收获 意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