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歌传南国有余音——丝竹相和》教学设计(简案)

发布时间:2022-03-23 17:08:2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传南国有余音——丝竹相和》教学设计(简案),供大家参考。

《歌传南国有余音——丝竹相和》教学设计(简案)

 

 歌传南国有余音 ——丝竹相和

  【教学设计与构想】

 本节课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节“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乐器”为备课依据,主要曲目包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两首民间丝竹合奏。

 本课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基于对丝竹音乐悠久的历史及其深邃的文化内涵重要性的理解,以及为避免教学内容臃肿造成的:教师教学“蜻蜓点水,浮于表层”的窘境和学生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再加之课改后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 45 分钟压缩至 40 分钟的现状,故教学内容选择以“江南丝竹”这一乐种作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江南丝竹”的深度教学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的呈现。而本节教学内容中的广东音乐则作为学生“以点带面”的课外探究内容在课堂中布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如何以我们的教学真正达到对中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堂课教学试图以:立足终点——“悟道”;回溯起点——“寻音”为教学思路,通过“知丝竹,品余音;探奥秘,感余音;共霓裳,悟余音”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本身的同时,理解以“江南丝竹”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追求的“中和之美”的中华美学精神追求。

 【教学内容】江南丝竹 【教材分析】

 一、文化理解:

 文化之根基,在于脚下沃土;文化之硕果,在于阳光(传承)和雨露(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器乐合奏丰富多彩,他们有着不同的演奏形式,不同的风格特点,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教材通过以江南丝竹为代表的丝竹乐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价值观的自信。

 二、审美感知:

 《中花六板》又名为《熏风曲》,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母曲通过“放慢加花”变体出的“子曲”。曲调典雅秀美、清新悠扬、委婉流畅,表现了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乐曲似和风拂煦沁人肺腑,如清泉潺潺扶人心弦,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和人文特质。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音乐(乐器)表现特质和初步了解其成因。

 2、了解、学习、实践江南丝竹乐的“支声复调”和“加花变奏”的核心创作技法及其艺术表现。

 3、感悟、提炼江南丝竹乐中所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中和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江南丝竹主要乐器的艺术表现特质和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特征及内涵。

 【教学过程】

 环节一:【知丝竹,品余音】

 1、初听《中花六板》辨识主要乐器,简介江南丝竹乐器的组成。

 2、聆听《中花六板》主题,品析“丝”和“竹”代表乐器二胡和竹笛在江南丝竹音乐中的具体艺术特质及其成因:

 二胡呈现:“软、糯、甜、媚”的“吴侬软语”语言特征; 竹笛追求:“悠扬、清远、含蓄”的南国风雅 3、聆听(二胡与竹笛版)《中花六板》初步感知“丝竹相和”之美。

 4、小结:民间艺人长期实践下对江南丝竹乐器的音色追求和声部定位:

 音色追求:“糯、脆、细、暗”; 声部定位:二胡一条线,笛子打打点; 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匾; 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5、复听(四重奏版)《中花六板》,师生共同提炼、总结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小(小型)、轻(轻快)、细(细腻)、雅(雅致)” 环节二:【探奥秘,感余音】

 1、学唱、聆听《老六板》主题,对比、分析《老六板》与《中花六板》的

 联系及变化。得出奥秘之一:传统音乐创作技法“支声复调和加花变奏”。

 2、奥妙之二:对《中花六板》曲名的结构性认知:“中”指中速;“花”指加花;“六板”为固定的民间曲牌。

 3、实践、检验学生对支声复调和加花变奏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全曲聆听(7 人组合奏版)《中花六板》,引导学生追踪、感受支声复调和加花变奏在乐曲中的艺术呈现。

 5、奥妙之三:简介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宗乐曲”现象及其精神追求:“万变不离其宗”。

 环节三:【共霓裳,悟余音】

 1、提炼、总结:

 江南丝竹,从小的方面说,它只是长江三角地区的一个器乐合奏的乐种,但从大的方面说,它早已是超越了音乐本身,而成为了一种特别的文化载体和符号,那就是“合”“和”共生的:“中和之美”。

 (本堂课以江南丝竹为教学主要内容,以丝竹、余音、奥妙、霓裳为教学主线,从乐器、技法、人文环境三大方面得出“丝竹相合”下“合”“和”共生的:“中和之美”。)

  2、课外探究:广东音乐。

推荐访问:《歌传南国有余音——丝竹相和》教学设计(简案) 余音 丝竹 南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