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条例感想感悟心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访工作条例感想感悟心得,供大家参考。

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发言讲稿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要求信访工作应当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解决呼声诉求的重要渠道,也是治理水平的直接反映、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答好新时代“信访考卷”的要义,在于时刻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把信访工作做到人民心坎上,让人民安心、舒心、放心。
抓早抓小“治未病”,防患未然让人民“安心”。调研不深不实、问题推脱推诿,早期出现的“苗头性”问题不重视,容易忽视的“小问题”不深究,往往会出现矛盾由小变大,基层由主动变被动的困难境地,甚至发生矛盾激化、缠访闹访、层层上访的情况。结合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正确把握“查、预、控、治”的关系,认真严肃对待初信初访,通过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做到“未访先防、初访防变”,才能形成良性工作格局。将改进干部作风、树立队伍形象作为解决信访问题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支敏锐性高、鉴别力强的干部队伍,在初访阶段“巡诊把脉”,才能于微末之处见问题、于发端之时解矛盾。
用情用力“挖病根”,源头化解让人民“舒心”。“小事”不想解决,“难题”化解不了是信访工作的负面表现。信访不是没事找事,更不是挑刺找麻烦,带着怕事、不敢担事的心态面对群众,不仅会降低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感,甚至会引发更深的矛盾纠纷,致使陷入僵局。用
心用情对待“上门群众”,有力有效办好“苦累差事”,通过正面引导、热情服务、耐心答疑,掌握群众真实需求和急难愁盼,做到源头化解、属地解决,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融洽干群关系,创造和谐稳定局面。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认真研判需求、积极学习政策,探寻信访背后暴露的治理难题,达到“处理一个问题,化解同类矛盾”的效果。
真办真结“防复发”,精准高效让人民“放心”。信访反复、层层上访等问题需要辩证来看,既要考虑处理过程,也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能直接定性为滋事扰序。信访工作是“民生工程”,怕惹事促使矛盾由浅变深、怕生事选择委曲求全的处理方式不可取。解决信访问题要“精准化”“高效化”,用好“群众工作法”,深入了解民意、广泛汲取民智,与民心同频共振,与民情互融共促,以一抓到底的韧劲和一马当先的效率把矛盾一次性化解。也要做好信访“后半篇文章”,主动做好回访和下沉,坚持查早查小、查快查透,做到分级分类管理、因人因事施策,以“群众来访”转变为“干部去访”,从根本上解决“访而不止、治而复发”的问题。
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发言讲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原则和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把党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做好信访工作,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使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为抓手,发挥好信访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作用,立足本职岗位磨砺“工匠心”,练好“引线绣花”“锻铁打器”“把脉问诊”的永久功夫,以担当作为与履职尽责推进信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信访工作“永久牌”。
以认真细致的“工匠心”,练好“引线绣花”的永久功夫。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着眼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科学统筹、谋划在先的思想意识,也需要在核实线索的全面性、问题的准确性、事件的完整性上下足“绣花功夫”。信访工作的办理过程来自事实的依据,手中的权力来自群众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实际,看清问题的“表与里”,看清矛盾的“源与流”,以系统的思维、全盘的观念对待日常的工作。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岗位工作,既找准相互关系、内在联系,也找准本质特征和潜在规律,在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广纳听闻、去伪求真,以细心打磨业务,在信访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干、播洒汗水,从而找
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升为民工作成效。
以精益求精的“工匠心”,练好“锻铁打器”的永久功夫。在信访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政绩观,在工作中出“铁拳”、办“铁案”、用“铁力”,以追求卓越的如磐信念去“锻铁打器”。在信访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上,党员干部要踏实学、认真悟、善于思,坚持边看边学、边查边记、边干边悟,将信访工作的知识装满“行囊”。在信访工作中,理论功夫不能少,知识扩容不能缺。党员干部要主动学、积极学,强化理论知识、专业内容、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学习,自觉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上做到“有恒”,加强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力,以“滴水穿石”之功建造“学识高地”。
以融入实践的“工匠心”,练好“把脉问诊”的永久功夫。信访工作连着民心,以民情民意为“指向标”,要在实践中打磨自己,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回应群众的现实期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练好“把脉问诊”的功夫。在每一项工作面前,党员干部要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实践,深化运用能力本领,保持服务意识“时时在线”,为群众解开“心中结”、抚平“脑中忧”。要下沉一线分析症结、走近群众了解情况,学深研透、汲取经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从一个细节到一个数据,从一次调查到一回走访,从一次谈话到一件小事,唯有用心用情、功在不舍,方能在工作实践的点滴积累中锤炼出过硬的能力本领,守护好群众的利益,提升案件的“办结率”,在新时代信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再立新功。
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发言讲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原则和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把党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乎着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基层干部想要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各项问题,需正确解读好“信访人”的概念,准备好态度、行动和情感,共同发力,推进信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端正态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从群众“信”任中坚定为民初心。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中国共产党用百年坚守,换来了群众心中“只要有党,就有希望”的信任,扎牢了“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的血肉纽带。“心无百姓莫为官”,基层干部与广大群众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更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服务态度,深刻意识到信访工作是群众将最迫切的民需、最直接的民情、最高效的民智“主动送上门来”的工作,主动剖析是否强化问题导向,坚持解决措施源头化属地化;是否落实工作责任,研判办理等过程明细化;是否畅通信访渠道,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等具体“小事”,把信访人当自家人、把信访事当自己事,切实抓牢信访工作的“细枝末节”,回应群众的“满心期待”。“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基层干部要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
态度,以细心打磨业务,以贴心优化服务,用“不负人民”的精神力量回馈群众信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落实行动,“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从实际走“访”中践行为民使命。
“访”,“广泛地了解实情、收集意见”,是贯彻实施民生政策的前提条件、拉近群干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考验基层干部勤勉工作、践行使命的重要标尺。“嘴上抹蜜,不如脚上踩泥。”干部们想要真正落实《条例》中“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原则,就得强化基层导向,加强基础性民生服务工程,主动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群众信访”为“干部走访”,从源头下手,在基层着手,切实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及时性和针对性,主动沟通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主动关心及时处理矛盾纠纷、主动发现及时解决突发问题……把下沉走访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作为替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践行使命的过程。
同感共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贴近“人”民中厚植为民情怀。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无疑是对信访工作
最深刻的诠释。群众对某一事件的满意度不够,主动采用网络、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机关单位反映情况时,基层干部们要坚持发挥共情能力:“态度用情”,站在群众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信访问题的紧迫性;“说话用情”,主动运用方言谚语“大白话”,将法理人情向群众解释透彻;“行动用情”,积极思索对策,以最快速度、最优措施解决信访问题。群众事无小事,基层干部要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转化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发言讲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原则和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把党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信访工作是对接民事的“桥梁”,是连通民心的“纽带”,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信访工作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信访工作中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做到深入实地、了解实情,做到速接快办、提质增效,在工作实践的全过程中突出“精准化”“高效化”“长效化”。
解决问题突出“精准化”。信访工作是“民生工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厚植“民生为大”的深厚情怀,心向着百姓、眼跟着百姓。各地区各部门在收到群众来信时,要把问题的解决放在第一位,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信访工作的第一标准,在工作实践中强化问题导向,在问题的摸底、溯源、研判和办理上下足功夫,推动问题在现场一次性办结、推动矛盾在一线一次性化解。要从群众的角度理解群众,从群众的立场关怀群众,与民之所感同频共振,与民之所忧感同身受,坚持“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以民为师汲取民
智、为民办事维护民利,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以贴心暖心的关怀、全心全意的付出服务群众,打出解决问题的“精准拳”。
回应诉求突出“高效化”。问题办结率连着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的成效如何连着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查早查小、快查透查,推动问题在源头处理,于属地解决。要将群众来信收集整理、分类分级,抵达现场详查快办、因人因事施策抓方,在力度上一抓到底,在速度上一马当先,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在方法和方式上探索创新,在处理结果上及时反馈,让信访工作“通民心”“接地气”,以落实到位、化解有力释放为民服务的“温度”。要将信访内容与实际情况“对号入座”,以严谨务实、立行立做的态度研究问题、巩固成果,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办好基层“千头万绪事”,也办好群众“牵肠挂肚事”,不断加大问题的化解力度,在“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回应群众的现实诉求。
机制建立突出“长效化”。紧扣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在信访工作中要建立规范统一、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问题的解决落地见效。坚持从“源头”上发力,畅通群众信访的门路渠道、权益保障通道,完善接访方式,激发群众监督力量;从“事要解决”的办理过程和具体成效上发力,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从受理研判到转送交办,从强化督办到推动落实,从信息共享到横纵联动,从主动下访到做好回访,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质效,做好信访的“后半篇文章”;在平台建设上,加强信访平台的信息化应用程度,
强化具体业务和数据的衔接,以“一网登记、一网转办、一网处理、一网回复”的便捷流程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努力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化解在家门口,让群众的问题“项项被解决”,让群众的事情“事事有回音”。
在信访工作上,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担当、主动作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服务态度践行使命责任与担当,提高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推动信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信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发言讲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握新时代信访工作原则和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把党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沟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大信访干部要善用这份“信访工作指南”,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承担起密切联系群众的使命,着力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增强自身工作本领。信访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基础工作。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信访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信访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主动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
热门文章:
- 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学习心得感受优选4篇2025-01-12
- 六稳六保学习心得体会7篇2025-01-12
- 幼儿园2023年度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3篇2025-01-12
- 保持师德演讲稿甄选3篇2025-01-12
- 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范文选集5篇2025-01-12
- 在2023年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5篇2025-01-12
- 欢庆国庆节幼儿园的活动方案6篇2025-01-12
-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职工心得感想3篇2025-01-12
- 新任职领导表态发言稿9篇2025-01-12
- 长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3篇2025-01-12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