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分析 最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发布时间:2022-05-10 10: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分析 最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供大家参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分析 最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最新留守⼉童⼼理健康教育总结

最新留守⼉童⼼理健康教育总结

  总结是把⼀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法以及结论的书⾯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掌握并运⽤这些规律,不如⽴即⾏动起来写⼀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呢?下⾯是⼩编精⼼整理的最新留守⼉童⼼理健康教育总结,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留守⼉童⼼理健康教育总结1

  ⼀、初步成效

  ⼀年来,中⼩学留守⼉童⼼理健康教育关爱⾏动以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标,以帮助留守⼉童⼼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量关爱留守⼉童⾝⼼全⾯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童情感缺失、促进⼼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开展留守⼉童⼼理健康关爱⾏动,为留守⼉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取得了⼀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

  1、提⾼了留守⼉童⼼理素质。开发留守⼉童⼼理潜能、培养健康⼼理品质、预防⼼理疾病、促进⼈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童在学习、⽣活、⼈际交往和⾃我意识等⽅⾯的⼼理适应、⾃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促进了留守⼉童⾝⼼全⾯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理健康教育⼯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的留守⼉童⼼理健康关爱⾏动⼯作机制。

  3、深⼊留守⼉童之家建设,在进⼀步做好“留守⼉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童的⼼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童幸福、温暖的⼤家庭。

  4、进⼀步加强和推进了团⽀部、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度,把⼼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过对学校留守⼉童⼼理健康教育⼯作的探索,以点带⾯,促进了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定的学校⼼理健康教育机制,现准备⽤⼀段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在全体学⽣中推⼴⼼理健康教育。

  ⼆、主要⼯作经验

  (⼀)⼯作内容:

  1、⼼理健康关爱⾏动主要内容:

  普及⼼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留守⼉童⼼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体验⼼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活的健康⼼态与思维⽅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理健康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理调节⽅法,认识⼼理异常现象,培养对⾃⾝⼼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2、⼼理健康关爱⾏动分阶段内容:

  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留守⼉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活、⼈际交往等⼏个⽅⾯开展⼯作。

  ⼩学⼀年级的留守⼉童:能适应新的学习和⽣活环境,乐于与同学、⽼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理。

  ⼩学⼆年级的留守⼉童:感受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活的乐趣,在与同学交往中学会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克服粗⼼、马虎不良习惯,乐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三年级的留守⼉童:萌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觉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挑战困难,品尝战胜困难和挫折后的喜悦,学习和做事时学会动脑、认真、仔细。

  ⼩学四年级的留守⼉童:勤奋学习,勤于思考;不⽢落后,要求进步;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法,锻炼抗挫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或⾃卑情绪。

  ⼩学五年级的留守⼉童:树⽴同学间合作意识,学会沟通,与⽼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学习处理⼈际关系,培养合作能⼒,勇于负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活习惯,有张有弛,掌握良好的学习⽅法。

  ⼩学六年级的留守⼉童:形成良好的⾃我认识能⼒,学会控制和调节⾃⼰的⾏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对学习,⾯对中学⽣活。了解⾃⼰能⼒、特点,初步学会接纳⾃我、他⼈,提⾼⽣活⾃理能⼒,关爱家⼈,

  (⼆)⼯作原则:

  ⼩学⽣的⼼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留守⼉童的⼼理健康教育,是⼀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作。为使⼼理健康教育能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留守⼉童的⼼理健康教育是⼩学⽣⼼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向全体留守⼉童开展活动,以全体留守⼉童为服务对象,培养他们健康的⼼理品质和健全⼈格。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励他们主动参与、独⽴思考,⾃助、⾃⽴、⾃强,减少⼼理和⾏为问题发⽣的⼏率,增进留守⼉童⼼理健康的整体⽔平。

  2、民主性与参与性原则。民主、参与是学⽣个体表现⾃我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需要。只有坚持民主性与参与性原则,以真诚、友爱和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励留守⼉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愿意亲近教师,愿意对教师说⼼⾥话,才能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理,⼼理健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在轻松愉快和乐观向上的⽓氛中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留守⼉童作为⼩学⽣的⼀个特殊群体,其⼼理发展有它的独特差异,他们群体⼼理发展的层次和⽔平上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学⽣⼼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有针对性,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或不同年级⼩学⽣⼼理发展的特点,否则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多样性原则是由留守⼉童群体和个体⼼理的差异性、⼼理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理与⾏为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

  4、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留守⼉童⼼理健康关爱⾏动的根本⽬的在于预防他们的⼼理疾病,增进⼼理健康,促进⼼理发展,全⾯提⾼⼼理素质,对他们⾯对学习、⽣活和社会交往等⽅⾯存在的困扰和成长中出现的⼼理危机及时有效地给予帮助和调节,以保障其⼼理健康。因⽽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

  (三)⽅法途径: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同年级的⼼理健康教育⽬标和内容通过情景设计、⾓⾊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式传递给留守⼉童,帮助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做事的道理。

  2、通过专家⼼理知识讲座、⼼理热线辅导等,运⽤各种宣传⼿段在留守⼉童中普及⼼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他们掌握⼀般的⼼理保健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理素质。

  3、通过⼼理项⽬素质拓展训练,采⽤素质拓展训练项⽬进校园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式,针对不同年级留守⼉童的能⼒及特点开展⼼理项⽬素质拓展。

  4、开通学⽣、家长、教师同步实施⼼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5、成⽴专项⼯作领导⼩组,加强对留守⼉童⼼理健康关爱⾏动⼯作的组织领导和过程管理。把留守⼉童⼼理健康关爱⾏动作为学校⼼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之⼀。

  6、组织⼼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参加各种⼼理健康教育培训,外出学习观摩,⿎励更多地教师获得⼼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年来学校共⽤4位教师获得⼼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证。

  7、将留守⼉童⼼理健康关爱⾏动纳⼊学校⼯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作计划,有专⼈负责开展⼯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

  (四)主要做法:

  1、开设⼼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

  ⼼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旨在发展和提⾼留守⼉童⼼理品质,进⾏⼼理训练,师⽣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为中⼼,⽣动、活泼、交互、联动的各项活动,重在⼼灵的沟通和⼼理感悟。名说“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与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晨间谈话等可有机结合,通过游戏、唱歌、遐想、讨论、辩析、观察、表演等⽅式为中介使“课”活动化,达到进⾏⼼理健康辅导的⽬的。

  2、举办“⼼语沙龙”

  ⼼语沙龙类似于⼼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相⽐较它的参加⼈数要少,⼀般10⼈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时间上,利⽤课余或双休⽇进⾏,场所选择也⼗分⾃由。参与的对象则较为专⼀,活动主题也较为集中,专门针对留守⼉童的⼼理健康辅导这个⽬标组织沙龙活动。

  3、成⽴“⼼语⼩屋”

  建⽴学校⼼理咨询室,创办⼼语⼩屋。⼩屋具有⼼理咨询、⼼理松弛、⼼理辅导、⼼理“充电”、⼼理活动等功能。学⽣⾛进⼼语⼩屋,为的是求得⼼灵的更加美好,开发⾝⼼潜能,增强塑造良好⼼理的技巧,解决成长的烦恼,消除⼼理的困惑,获得⼼理渴望的满⾜。

  4、设⽴⼼理信箱

  针对留守⼉童,可以专门为他们开设⼼理信箱。⼼理信箱有两⽅⾯效⽤,⼀是加强对留守⼉童的个别⼼理辅导,发展师⽣间个别⼼灵的沟通,努⼒获得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解除他们的⼼理防卫,特别注意尊重学⽣、尊重⼈格。⼆是对⼼理教育中⼀些带共同的⽅⾯展开讨论,并为校园红领⼱⼴播站提供丰富的素材。

  5、开展“⼼育雏鹰⾏动”

  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举⾏⼼育雏鹰⾏动。雏鹰⾏动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种形式,⼼育雏鹰⾏动是在此基础上,侧重开展如品德践⾏,社会实践、送温暖等活动。教师作为⼀员参与其中,让留守⼉童在相互⿎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相印,共同进步。

  6、开通“⼼理热线”

  “⼼理热线”由教师——学⽣——家长三⽅建起⼼连⼼的纽带,通过“⼼理联系卡”、家庭⾛访、代理家长结对、家长、代理家长参加⼼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或多⽅、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育"。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致,扩⼤学校⼼理教育功效。使学⽣的⼼理健康和⼈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

  7、⿎励写⼼语⽇记

  结合中⾼年级学⽣写⽇记、写周记,⿎励留守⼉童记“⼼语⽇记”。“⼼语⽇记”有学⽣⼼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内⼼世界的“镜⼦”,也是显现学⽣⼼理健康发展的“窗⼝”,还是学⽣健康进步的阶梯。⼼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浏览写“⼼语⽇记”,搭通学⽣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8、互写“⼼语赠⾔”

  “⼼语赠⾔”是教师主动向留守⼉童的⼼理冲击。教师根据留守⼉童的⼼理需求,设置“⼼语赠

⾔”卡,并⿎励学⽣相互间写赠⾔。“⼼语赠⾔”要抓住时机,如留守⼉童⽣⽇、毕业升学、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时,⼼烦苦恼时等等。

  “⼼语赠⾔”要重情感重⽂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艺⼩制作,总之,是以“美”和“爱”来激活留守⼉童,能在他们⼼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花,成为学⽣所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五)存在问题:

  1、⼼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指导,缺少专家引领。教育质量不⾼,效果不显著。

  2、留守⼉童⼼理健康教育平台尚未有效建⽴。班主任、德育教师与⼼理健康教师联动机制尚未建⽴

  3、学校、教师对⼼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

  在今后的⼯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童”⼯程的⼯作机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狠抓⼯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童”⼯作逐步推向深⼊,为流动留守⼉童和其他同⼀⽚蓝天下的孩⼦们⼀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童⼼理健康教育总结2

  “留守⼉童⼼理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标指向于⽗母双⽅或⼀⽅长期外出的留守农村的那些⼼理、⽣活、学习等各个⽅⾯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学⽣的和谐⼼理健康发展,为这些留守⼉童的进⼀步成长奠基。留守⼉童与普通⼉童⼀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学校及其⼯作者有责任使留守⼉童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童能更好的完善⼈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层次的教育。

  ⼀、认识研究“留守⼉童⼼理健康发展”之价值取向

  该怎样使“留守⼉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怎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体的教育⽹络,形成合⼒和系统放⼤效应,促进“留守孩⼦”的健康成长呢?笔者⾸先认为要做好这三⽅⾯的⼯作:

  1、留守学⽣状况调查。

  2、留守学⽣⼼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3、留守学⽣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细致开展“留守⼉童”调查并情况分析

  有的是⽗母全部外出打⼯,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母全部外出,有的是⽗母⼀⽅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弟。这些孩⼦们在学业、⾏为、⼼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部分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为⽅⾯,课堂纪律松懈;卫⽣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为散漫等。⼼理⽅⾯,逆反⼼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系列问题。开展活动更多的关爱、呵护,把对留守⼉童的关爱落到实处,让每个留守⼉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留守⼉童⼼理健康教育总结3

  ⼀、正确认识留守⼉童的"⽗母

  要正确的看待留守⼉童的⽗母,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度来全⾯的看待。我国从⼀个农业⼤国向⼯业⼤国转型,需要⼤量的⾃由劳动⼒,正是留守⼉童的⽗母应发展的需要,舍⼩家为⼤家,背井离乡、弃⼉丢⼥来到陌⽣的⼤城市⼲⼀些当地⼈不愿⼲的⼯作。正是他们促进了我们国家向⼯业化、城镇化的转型,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们是伟⼤的。⽽当前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对留守⼉童的⽗母不能正确的看待,总是认为留守⼉童的⽗母不负责任,⽣下孩⼦孩⼦不抚养、不教育。他们偶然到学校来,总是有点意见,希望他们能回来。试想⼀下若是农民⼯都回到⾃⼰家乡,我们的北京上海会怎么样?我们的吉⾸会怎样?城市将陷⼊瘫痪,处处垃圾,⽣活必须品匮乏,是⼈间地狱。如果农民⼯都回家,⼯业会有灭顶之灾,经济会崩溃。显然,当前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民⼯。他们是英雄。我们应坦然⾯对留守,为英雄的⼉⼥倾注更多的关爱,回报我们的英雄。

  ⼆、正确对待留守⼉童

  1、关注留守留守⼉童的⼼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为偏差和有⼼理障碍的留守⼉童,开设⼼理辅导课,开展⼼理咨询、⼼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活教育和体谅⽗母教育等,使留守⼉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乐观向上的⽣活态度,培养正确的⼈⽣观、价值观。

  2、作为⼀名普通的⼈民教师,肩负着让每⼀个⼉童都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理所当然地让这些⼉童健康成长、享受温暖。那么,怎样让这些“留守⼉童”和其他⼉童⼀样得到全⾯健康的发展呢?建⽴融洽和谐的师⽣关系这些⼉童离开⽗母后,就产⽣了亲情离散的孤独感,常使他们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注意⼒,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建⽴⼀种融洽和谐的师⽣关系,让这些⼉童在学校能感受到⼈与⼈之间的温情,并从中找回失去的温馨和安全感,将合理调整其⼼理状态,积极地投⼊到集体活动中去。以爱打动留守⼉童,每个学⽣都有长处,不过这种天赋能否被挖掘取决于⽼师对学⽣的爱⼼,取决于学校丰富多样精神⽣活的创设。教育的职责是培养⼈才,教师必须亲近留守学⽣,⽤爱去打开动他们,同时,在处理留守⼉童出现的问题是多包容,不要贴标签。

  总之,通过⼗天的培训,使我更深刻的认识了”留守”,在今后的⼯作中更多倾注⾃⼰的爱,从内⼼关爱他们。

推荐访问: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分析 留守 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 最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