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21 0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我们不能不为社会稳定担忧,为未来的命运担忧。就此问题,简单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犯罪成因 对策

人们常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然而,当前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救救孩子”已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我们不能不为社会稳定担忧,为未来的命运担忧。为此,我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我们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特征。

一、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原因

青少年从人的生理变化来看,青少年各个器官身体发育迅速,并趋于成熟。从人的心理变化来看,青少年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易冲动,社会需求增加。从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更为丰富。在教育上,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也可能使学生染上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在经济上,大部分青少年未获利经济上的独立,其经济来源依赖于家庭;有经济收入的,也往往收入很低,积蓄微薄。在社会上,由于青少年的年龄小,阅历浅,因而他们不可能拥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和社会地位。在人格上,大多数青少年至少要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管束,虽然青少年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在外界环境的诸多约束下,尚未形成完整的独立人格,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地位低下与独立人格不完全是青少年的社会特征。

由于青少年心理结构不成熟、不稳定,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肤浅、片面,使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自己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正确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青少年分析、判断能力不成熟,是非的能力相对减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复杂现象所困扰,加上自身强烈的独立意识与好胜心,易冲动,在“哥们义气,两肋插刀”等片面思想的支配下,感情用事,不计后果,将错就错。

二、青少年犯罪特征及发展趋势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犯罪源于不良的动机,不良的动机源于不健康的心理,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的薄弱,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程度不足,使青少年产生不良心理因素。

青少年的年龄和身心状况决定着他们的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即青少年本身的各种条件决定他们生活的外部条件。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尽可能改善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那些不利因素,解决或缓和青少年的身心矛盾,对于年龄、阅历等不能改变的因素要通过强化心理教育,改善知识结构等办法加以弥补和改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三、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要解决好青少年犯罪问题包括青少年团伙犯罪,首先要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抓好。当前要针对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象严重,法制观念有所淡化的现状,拿出解决办法,要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制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子不善,则是父母的罪恶。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学校应做好指导思想,把德育放在首位,德、智、体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武装青少年的头脑。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规范德育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参考文献:

[1]李昶.《青少年犯罪成因及预防之浅见》.

[2]阎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3]王铁民.载《中国教育报》.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盘江中学

推荐访问:浅谈 对策 原因 青少年犯罪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