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2-10-22 12: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库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就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遗传、精神、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等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防治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09-02

1 危险因素

1.1 年龄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与年龄有关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幅比舒张压显著。 人群血压在40岁开始明显增高,60岁以上男性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在增多。

1.2 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女性在绝经前男性高于女性。绝经后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与男性近似。提示绝经后女性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在增多。

1.3 地区

不同地区由于人群的饮食结构、生话习惯、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不同,人群血压水平不尽相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收缩压平均值比南方地区高,高血压患病率亦比南方高。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人群盐摄入量、肥胖的比例不同及气候因素有关。

1.4 职业

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可能因所从事的社会职业不同及与其生话紧张度、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1.5 饮食

饮食结构、营养因素与血压调解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学者们较一致的看法是摄入过多的钠盐、长期喝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镁,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均可促使血压升高。

1.6 体重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压正常人群均显示体重与血压呈正相关。在体重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人群,动脉压亦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1.7 吸烟

吸烟也可使血压升高,可能是烟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1.8 饮洒

酒是导致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 发现饮用葡萄酒每日超过2.5 L时,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1.9 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1.10 心理

心理调适对处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健康水平的影响不言而喻。长期精神压力增加可导致血压升高。

1.11 代谢

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血脂紊乱和中心性肥胖等多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12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人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1.13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

2 预防

2.1 改进膳食结构

2.1.1 低盐

我国人群每日每人平均摄钠量折合成食盐相当于7~20克,远高于WHO建议的每人每日5克以下的标准,初步应控制在10克以下,待适应后再减至7克,争取3~5年达到5克的标准。

2.1.2 高钾

我国膳食普遍低钾,钠/钾比值偏高,北方尤甚。在限盐的同时增加钾的摄入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全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平均吃新鲜蔬菜400克/日、水果150克/日。但应忌纤维硬的蔬菜(牛蒡、竹笋、豆类)和刺激性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葱、芥菜)。

2.1.3 高钙

钙可降低血压,我国人群普遍摄入不足,大部分人低于我国营养学会建议的600毫克/日的标准。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动物性食物尤其是奶及奶制品少,钙的来源不足所致。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倡饮牛奶是增加钙的有效措施。也可增加富含钙的其它食物如豆制品及海产品等的摄入。

2.1.4 高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一般是指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食物中的优质蛋白质,不但可增强人民体质,还可预防高血压脑卒中。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成人每人每月摄入谷类14千克,薯类3千克,蛋类1千克,肉类1.5千克,鱼类500克。

2.1.5 合理脂肪酸比例

生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尤应注意,使总脂肪保持在总热量的30%以下,具体措施是保持以植物油为主的食用油,减少含饱和脂肪较多的肉类,尤其是肥肉的摄入量。

2.1.6 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

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2.2 控制体重

防止超重和肥胖至少做到: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这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和儿童尤其重要。具体措施是适当控制主食的进食量,同时减少食物中含热量多的成分如脂肪、精制糖、糕点等。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控制及减轻体重,常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2.3 限酒或戒酒

酒精已被公认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和脑卒中的诱因。我国成年男子的饮酒率较高,虽然我国近年来已向低度白酒发展,但仍有部分人饮用60 度以上的白酒(国外46度的酒被认为是最高度的烈性酒)。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已有饮酒习惯的人要减少饮酒量,每天最好控制在白酒50~100 毫升、啤酒300 毫升以内。高血压病人,如有家族史者和超体重者均应该戒酒。

2.4 提倡戒烟

吸烟和高血压的关系虽然尚未肯定,但与冠心病、某些肿瘤及呼吸道疾病的关系已明确。那么对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常是对冠心病、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故提倡全民戒烟。

2.5 提早预防

预防儿童高血压的目的也是预防成人高血压,不但儿童及少年时期血压偏高者成人后患高血压的机会增多,而且许多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习惯都是早年养成的。

2.6 心理平衡

紧张、易怒、情绪不稳是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同时又是血压升高的诱因。改变行为方式,学会释放压力,以便维持稳定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2.7 自我管理

监测血压,1~2次/周。根据血压情况,及时就医。①服完药;②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③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救120急救中心。

3 治疗

3.1 用药原则

①对1、2级高血压,任何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②尽量应用每日一次的长效药物。③合理选择联合用药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最少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宁可联合应用非同类的第二个药物,而不增加第一药物的剂量。④降压目标为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即对于中、青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5/85 mmHg或正常范围内;对≥60 岁的老年患者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⑤贵在坚持服药。

3.2 药物选择

目前WHO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有6大类,即 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α1受体阻断剂。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要考虑到引起该种疾病的多种因素,针对疾病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可促进高血压发展的危险因素。病人应坚持长期的适当的锻炼,合理饮食,控制肥胖、高血脂、是减少高血压发病的关键。

推荐访问:原发性 高血压 防治 危险 因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