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宝宝厌食的中西医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22 12: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岩岩2岁了,聪明伶俐,但就是身体单薄。

其实,岩岩并不“缺嘴”,强化食品、冷饮、甜点绝对“顶得足”。

也许越是宠爱有加,反倒让岩岩近几个月来不爱吃饭了,看来,混合喂养→婴儿饭→小儿饭这幼儿“三部曲”的过渡没有调理好。

在妈妈的“恩威并施”之下,勉强喂几口饭,岩岩就恶心得想吐。无奈,只好到医院诊断,原来岩岩得了厌食症。

与厌食症有关的概念

一般概念

厌食症是指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而言。

小儿厌食症的特点

厌食症是现今小儿常见的病症。

具体到小儿厌食症,则是一种小儿消化功能紊乱,除厌食、食欲不振外,还伴有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

小儿厌食症的后果

严重的小儿厌食症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小儿面黄肌瘦、个子矮小。

导致宝宝厌食的主要原因

全身性疾病影响

小儿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会产生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系统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能引起厌食。而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则更应该受到重视。

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以导致宝宝厌食。

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会表现为厌食。

微量元素缺乏

许多宝宝有缺锌和高铅症,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高铅或铅中毒会对造血、神经、消化、骨骼等几大系统及肾脏等造成慢性损害。

内分泌影响

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能会厌食。

气候影响

例如,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喂养不当

家庭生活条件改善,独生子女增多,市场儿童食品“五颜六色”,再加上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孩子乱吃零食,暴食冷热饮,乱补“营养品”及其他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这些都促使食欲下降。

正常儿童每隔3~4小时胃内容物就要排空,血糖下降就会产生食欲。但如果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糖果,胃内总有食物,血糖不下降,就不会有食欲。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常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食物过敏性厌食儿童,在进食致敏食物后并无皮肤潮红、斑疹等典型症状,但会有程度不同的胃肠不适、身疲体乏、烦躁不安、精力涣散和胸闷气促等表现。

由于没有找出食物过敏这一厌食原因,家长通常沿用诱食、强迫进食等方法,使宝宝继续进食致敏食物,从而加重其过敏反应和不适,会使宝宝见到与致敏食物色、香、味、形相近或相同食物时也拒食,造成厌食加重。

“神经”也会厌食

急性精神刺激

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限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症状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惊吓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后出现呕吐,家庭变故也会影响宝宝情绪,导致厌食。

错误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宝宝的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宝宝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有的家长过分关注宝宝进食,反复诱导,或以恐吓手段强迫喂食,引起宝宝反感,反而导致厌食。

顽固性神经性厌食

个别孩子(尤其女孩)神经性厌食十分严重,极度消瘦,无力,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体温、血压偏低,怕冷,心率减慢,并伴有维生素、蛋白质缺乏的特征。

厌食症的诊断顺序

第一 仔细询问病史,作好体检及相关的化验。

第二 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是否药物影响,有否微量元素或内分泌素缺乏。

第三 调查患儿家庭、托儿所及学校环境,有无不良精神刺激与不良饮食卫生习惯。

第四 确定病因。

西医治疗厌食的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为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长。

2.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3.纠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缺锌,可口服葡萄糖酸锌。

4.助消化药

5.胃动力药

6.激素疗法

一般不用,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短期应用。

7.针灸与捏脊疗法

8.神经性厌食治疗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儿不宁的各种精神刺激因素。

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患儿产生良好的情绪。

用针灸配合语言暗示有较好的作用。

9.合理喂养

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

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

宝宝饮食以主食和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10.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定量,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

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以吃一些点心和糖果。

家长要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干稀、荤素搭配,不偏食。

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环境和情绪。

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

不要威胁、恫吓宝宝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

一顿不吃,不必顾虑,不要用零食补充,下顿饿了宝宝自然会吃。

中医对厌食症的独特优势

中医学对厌食症称为恶食、纳呆、不思食、不能食等。中医认为厌食症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认识厌食的4种原因

第一、食滞

小儿脏腑娇嫩,加上饮食不知饥饱,易伤及脾胃,造成食滞、脾胃不和、运化功能失调,故出现厌食。

第二、脾湿

在夏季暑湿之气偏盛之时,湿邪内浸,脾被湿困,运化受阻,引起厌食。

第三、先天不足、元气虚弱

因早产或其他原因,使小儿发育不成熟,小儿先天元气不足,脾胃功能不全,发生厌食。

第四、脾胃虚弱

因重病或久病,伤及脾胃,引起厌食。

辨证治疗厌食

1.宿食停滞、脾胃不和

主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味酸臭。

便溏,不消化,或大便秘结。

脘腹胀满,或有腹痛,烦躁好哭,夜眠不实,苔淡黄腻,脉滑有力。

治疗: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常用药:保和丸加减:藿香、陈皮、焦三仙、莱菔子、砂仁、茯苓。

烦躁不安、夜眠不实者加钩藤、珍珠母。

便干:改焦四仙。

便秘:加熟军。

2.先天不足、元气虚弱

主证:由于早产而发育迟缓,哭声微弱,气息低微,肌肤松软无力,面色黄白,舌淡,苔薄白。

治疗:健脾益气,调中和胃。

常用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砂仁、炒谷麦芽。

3.积滞日久、阴液耗损

主证: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口渴喜饮,两颊发红,手足心热,烦急好哭,夜眠不实,盗汗。

治疗: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常用药:生地、元参、花粉、石斛、陈皮、砂仁、茯苓、鸡内金。

烦躁不安、夜睡不实者加钩藤、珍珠母。

4.肝热脾虚、肝木克土

主证:消瘦,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质淡红,脉细数。

治疗:清肝健脾。

常用药:青黛、紫草、建曲、焦楂、砂仁。

焦急好哭,夜睡不安者加钩藤、珍珠母。

5.积滞日久、正气耗损(疳症)

主证:长期食欲不振,时有腹泻,形体消瘦,面色黄白无华,毛发枯槁,精神不振,烦急好哭……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疗:健脾益气、调中和胃。

常用药:人参启脾丸加减:人参(先煎)、白术、山药、莲肉、炒谷麦芽、鸡内金、陈皮、竹叶、玉竹。

脐贴也治病

脐贴方1

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0克,炒莱菔子、炒鸡内金各5克,共研细末,清水调匀,外敷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下同)。

每日换药1次,5~7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下同)。

脐贴方2

苍术100克,藿香、鹅不食草各50克,厚朴3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清水调糊敷脐。

脐贴方3

枳实、白术、砂仁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茶水调糊敷脐。

脐贴方4

广木香、茅苍术、砂仁、莱菔子、大黄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克,姜汁调糊敷脐。

脐贴方5

丁香、吴茱萸各30克,白术、五倍子、朱砂各20克,肉桂、细辛、木香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10 克,姜汁或酒调糊敷脐。

脐贴方6

乳香、山楂、生大黄、鸡内金、桃仁各10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匀敷脐。

使用方法:每晚贴敷,次晨去除。

脐贴方7

干姜50克,木香30克,肉桂20克,吴茱萸15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鸡蛋1个煮熟,去蛋黄,纳药末于其中,加生姜1片,对准小儿肚脐放好,用热毛巾保温。

每日1次,每次贴敷2~3小时,连续5~7天。

针对厌食症的问与答

提问:宝宝吃饭好一阵,差一阵,是不是正常情况?是不是厌食症早期表现?

回答:与人体许多周期一样,宝宝食欲可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宝宝食欲不振的日子里,家要仔细观察,耐心护理,看看是不是病态,如果是病了,应该还有其他表现。而宝宝食欲亢进,家长也不要过分喜悦,因为宝宝食量过大,再加上冬季穿着过多,很容易产生“内热”。

提问:厌食症是指较长时间的“食减”(食欲减退、食量减少),有没有时间界定?

回答:目前尚没有时间界定。

提问:如何判定宝宝严重厌食症合并营养不良?

回答:厌食史加上患儿出生史、年龄、喂养情况、体重下降状况、皮下脂肪减少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和其他营养缺乏的症状体征。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有的患儿可能先有厌食症,而后发生营养不良。

提问:如何取血查微量元素?检验前要不要禁食水?

回答:目前检测微量元素基本用采微量指血法。微量元素测定反映体内相对恒定的状态,不像血糖、肝功能等化验受进食进水的影响,一般不用空腹。

提问:如何降低药物性厌食症的发生?

回答:注意药物的正副作用,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反映。有证则用,无证则停。牢记“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则,加强饮食调理,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

提问:厌食症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是否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后者有什么特点?

回答:此处所指甲状腺功能低下多为阶段性或相对性,不一定能诊断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中散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称克汀病或呆小病)临床有3大特点:智力迟钝、生长发育迟缓和基础代谢率低下。另外,还有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帮助诊断。

提问:锌有哪些功能?哪些食物锌含量高?

回答:锌为构成多种酶的主要成分,还能增强视神经的敏感度。

缺锌的宝宝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厌食、反复感染等,还同时影响维生素A的运转,引起视网膜视紫质合成障碍,暗适应力减弱。经补锌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食物中牡蛎含锌量最高,此外蟹肉、肝、肉类、奶酪、花生及豌豆也是锌的丰富来源。

提问:如何进行补锌治疗?

回答:补充锌剂,可在下述2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总疗程以2~3个月为宜。

第一种,按体重。每日0.5~1.5 mg/kg元素锌口服。

第二种,按年龄。每日元素锌供给标准为:0~6个月3 mg;7~12个月5mg;1~10岁10mg;10岁以上15mg,孕妇及乳母为20mg。

为了利于锌的吸收,口服锌剂最好饭前1~2小时。但有些患儿口服锌剂,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为减少不适,可改在饭后服用。

提问:除了胃酶合剂和酵母片外,还有哪些口服助消化药?

回答:还有胰酶(胰液素、胰酵素)和胃康素(维生素BT)等。

提问:如何给宝宝进行捏脊治疗?

回答: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食欲不振、疳积、厌食等症。

主要作用是通经络,畅血脉,以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具体方法是:

(1)裸露患儿背部,俯伏于床上,医生站于患儿股部后方,两手半握拳,两小指抵于脊柱两旁,再以两拇指和食指合力一下一下捏挤皮下肌肉,作食指向前,拇指向后的翻卷动作,两手交替向前推动,自长强穴起,沿脊柱两旁向上推捏至大椎穴。

(2)如此自下而上反复推捏3遍,在第2~3遍推捏过程中,每捏2~3次,将两指间的肌肉向外侧斜上方提拉一下。

(3)捏毕用两手拇指在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穴做稍许按摩。

(4)每日1次,连续10日为1疗程.

提问:宝宝出现地图舌是怎么一回事?

答:不少家长带孩子看病,主要表现就是舌苔花剥,状如地图。

中医认为“地图舌”多因患儿胃口气阴不足所致,给予补益气阴中药,会有一定的效果。

推荐访问:厌食 中西医 对策 宝宝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