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其影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下降等社会问题随之而来。为了缓解这些矛盾和压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虽然,开放“二胎”政策归还了国民生育自主权,但是它的实际功效到底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些压力,以及“二胎”政策实施后的社会影响都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一、“二胎”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原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生育政策也不断更新,在1949年—1979年这三十年间,我国实行避孕和节制生育的政策;在1979年—2009年这三十年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并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当时提倡的是“一对夫妇最好一个最多两个”,后来又演变为“只准生一个”。上世纪70年代,卫生部向国务院提出“晚、稀、少、好”的工作方针,“晚”即男女双方在25岁以上结婚;“稀”指婚后生育间隔时间长一些;“少”指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好”指把孩子培养教育好。现如今,我国依然坚守这四字方针,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自主自愿地选择性超过了国家政策的强迫性。正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国民对生育问题的认知更加理性。当然,在这个时候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也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1.人口老龄化促使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
计划生育本是我国特殊时期(计划经济)的一项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还是一个一贫如洗、发展缓慢的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是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为了降低人口基数,计划生育政策可以说是最快捷的良方。然而,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尤其是到后来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开始,我国的出生率大大降低,我国很快进入到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从1953年开始到现在,我国共实施了六次人口普查,从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中国早已经走上老龄化的快车道。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22.13%,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赡养老人、子女教育和工作都成了年轻人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2.性别比例失调带来的压力
自从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高出生率有所下降,独生子女的家庭已不再罕见。但是,在这样的生育政策下,加之中国传统观念的涤荡,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时有发生,在传宗接代的观念上,生男孩成为长辈心中的唯一渴求。也正是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中国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调。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就显示每出生100个女婴,就相应平均有117个男婴。在低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导致男性面临的婚姻压力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如今,结婚的首要条件是婚房婚车齐备,彩礼更是越多越好,这无形中造成女孩身价倍增、光棍男孩普遍的社会现象。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中国。
出生于“一胎化”背景下的独生子女身上出现了许多共同的特征,如普遍受到长辈的宠溺导致他们社会责任感的降低甚至缺失、以自我为中心而导致自以为是、因父母包办而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同时还伴有性格障碍和心理障碍等成长问题的出现,这些不良因素引发了家长、学校、政府及社会对独生子女的广泛关注。加之,随着经济发展、物价飞升、房价暴涨,养儿防老向买房养老观念的迅速转变,父母硬是顶着各种压力不仅为自己买房安享晚年同时为自己的子女备好住房。
3.低生育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下降等问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困扰中国。低生育率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缓解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是,低生育率同时让社会养老陷入危机,超低的生育率已经使得多种养老政策难以为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教育水平的不断攀升和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政策已开始出现裂纹,为了转移部分压力,国家不得不将人口政策再次调整,将生育自主权归还于民,即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生养孩子的个数。低生育率在特殊时期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但是从长远来看,低生育率不仅造成独生子女压力的增大,而且少生孩子最终不能提高人均教育投入,控制生育反而挤压教育投入。因为各种针对独生子女的服务行业相继出现,导致养育子女的成本迅速增加。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梁中堂所说:“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特别提法,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愿的选择。”在他看来,实行“一胎化”虽然可以削平中国人口生育高峰,但也会产生各种后果,如:人口老化过程因低出生率而严重、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政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等。面对这些困难,良好的国家政策才是根本保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养老体系更是迫在眉睫。早在2009年12月,学界“保守派”权威、计划生育副总设计师田雪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十二五规划也即将到来”,人口政策也应“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现在正是出于十二五规划发展的宝贵阶段,对人口政策的合理、有效的调整既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更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二、“二胎”政策实施的社会影响及其作用
从“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到“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发展来看,虽然只经过短短的三十几年时间,我国的生育政策却在不断地调整,这说明我国的生育政策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处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自身阶段。全会提出全面开放二胎,既是基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也是化解政府压力和转移矛盾的良方。我们既要看到二胎政策的有利一面,更要认清它的弊端,即实施二胎政策之后,它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1.对教育问题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同时,居民对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一胎化”政策实施以来,针对独生子女出现的各种早班教育、才艺培训班、双语国际班在全国兴盛起来。由于可生育子女的数量有限,独生子女享受的基本上是顶级服务,他们成了全家人的掌中宝,承载了父辈祖辈所有人的希望,享受最好的教育服务也不在话下。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的不同步、不协调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心理和社会需求的失衡。
全面开放二胎,首先要解决的是在独生家庭成长的成年人该如何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如何在不影响目前生活水平的条件下生养二胎。在多数人看来,二胎就意味着一个“奢侈品”,但是他又不同于一件商品,他不仅需要物质的保障更需要良好的教育体系保障。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小小的家庭可以解决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也是加剧教育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为了让子女受到一流的教育,许多家长不惜下血本买学区房、报各种培训班,甚至夫妇双方的一方全职在家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为了这个“奢侈品”,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心血都耗费在他们身上,从婴儿时期的生活用品到幼儿时期的早班教育再到初高中的重点班级,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
2.对养老问题的影响
从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也随之延长,未来高龄人口的养老费用也不断提高。现行的低生育率政策已经难以为继,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其他社会福利体系根本不能解决2亿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实施二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养老金的缺口,缓解政府的社会保障压力。同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实施二胎政策可以有效带来人口的稳定增长,这就可能为经济的新一轮飞跃提供人力保障。因为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的实际效果来看,“少生优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这代人的幸福指数,但是从长远来看,独生子女承受的养老压力是比任何时代的年轻人所承受的压力都大得多,他们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赡养夫妻双方的父母甚至是双方的祖辈,一对夫妇至少要照顾四位老人的生活,虽然部分老年人可能有养老金的支撑,但是一旦一方老年人身体不适,年轻夫妇都不得不抽出一位留置医院照顾,因为再没有多余的人手可以帮忙分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所以,从长远来看,低生育率是养老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适当提高生育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后的今天,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的青年男女所承受的压力与享有的资源成正相关,在多子女家庭成长的孩子赡养老人的负担明显小于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农村养老压力比城镇养老压力小得多。正是因为养老成本的增加,实施“二胎”既可以降低独生子女个人所承担的养老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多子女家庭的幸福指数。但是,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的问题,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过程和速度。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
3.对就业的影响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影响下,我国公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重视,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享有,他们不仅在国内享有顶级的教育资源,同时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孩子还可以享受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这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多数中层及以下的家庭只能为孩子提供一般的教育条件,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竞争的优劣便一眼明了。
三、结语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一胎化的生育政策只能是改革开放30年的特殊产物,并不能作为我国长远的生育政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生育政策必须与时俱进。二胎政策就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前提下的新型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的实施可以弥补经济持续发展的劳动力需求不足,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解决老龄化和社会养老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实施二胎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视。
参考文献
梁中堂2014《中国经济生育政策史论》,中国发展出版社。
刘忠良2013《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
(通信地址:201620 华东政法大学)
热门文章:
- 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学习心得感受优选4篇2025-01-12
- 六稳六保学习心得体会7篇2025-01-12
- 幼儿园2023年度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3篇2025-01-12
- 保持师德演讲稿甄选3篇2025-01-12
- 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范文选集5篇2025-01-12
- 在2023年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5篇2025-01-12
- 欢庆国庆节幼儿园的活动方案6篇2025-01-12
-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职工心得感想3篇2025-01-12
- 新任职领导表态发言稿9篇2025-01-12
- 长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3篇2025-01-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