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烤烟根系分泌物降解液对烤烟幼苗根系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22 14: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Nicotiana tobacum L. K326),由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提供。降解菌为能够降解烟碱的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和能够降解水杨酸的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两种降解细菌均是在前期试验研究中获得,其中寡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已发表[19]。

1.2 试验方法

1.2.1 降解液的制取 两种降解菌经平板培养后在无菌操作下接种到液体营养培养基中,在30 ℃的培养箱中培养36 h后在4 ℃冰箱中冷藏备用。

1.2.2 烤烟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和提取 根系分泌物提取在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福泉基地完成,提取时间为2013年7月16日—8月1日。选取长势良好,未染病,生长一致的K326品种成熟烟株,将其根部洗净后分别置于装有20 L去离子水的木桶中培养,每天加去离子水至20 L,用80 W

电磁式空气泵(ACO-003型,上海楚柏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通氧培养,每24小时更换1次烟株,连续更换10次。将收集的根系分泌物溶液过滤(0.45 μm)后用旋转蒸发仪(RE-5205型,上海洪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在60 ℃下浓缩10倍,最后在-20 ℃冰箱中冷藏备用。去离子水由试验用去离子超纯水机(东莞市纳百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生产。

1.2.3 试验设计 幼苗生长试验于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人工大棚中进行,采用常规育苗盘育苗,育苗基质由云南省丘北县烟用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供。8月1日开始播种,育苗15 d后间苗(8月15日),每穴留1株烟苗,每天下午6:00向育苗盘中浇入50 mL相应处理液,连续灌浇45 d,含有降解菌的处理液在浇入前12 h即在常温下混匀。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浇灌液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即3盘幼苗),每个重复12株烟苗。5个处理分别为T1(CK):普通浇灌水;T2:烤烟根系分泌物;T3:赖氨酸芽孢杆菌和烤烟根系分泌物的混合液;T4:寡养单胞菌和烤烟根系分泌物的混合液;T5:赖氨酸芽孢杆菌和寡养单胞菌与烤烟根系分泌物的混合液。T3、T4和T5处理的混合液以降解菌液5 mL,分泌物45 mL进行分配。待幼苗生长60 d(10月1日)后测量其光合特性、根系结构和叶绿素荧光等各类指标。

1.3 测定项目与数据分析

选取长相一致具有代表性的烟苗根系,采用WinRHIZO植物根系扫描分析系统(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测定幼苗根系结构。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6400-02B红蓝光源(美国Li-cor公司)测定幼苗光合指标。采用M系列IMAGING-PAM(WALZ,德国)调制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选择烟苗第2~3片叶自

上而下进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采用丙酮提取—TU1901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幼苗叶绿素各类指标。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处理对烤烟幼苗根系的影响

从表1看出,各处理间以施入普通浇灌水T1处理的烤烟幼苗根系表现最好,根系生长优于其他含有根系分泌物的处理。同时研究分析发现,含有赖氨酸芽孢杆菌和寡养单胞菌两种菌的根系分泌物处理T5对幼苗根系的生长优于只含有单一降解菌的根系分泌物的T3和T4处理以及无降解菌液的根系分泌物处理T2。说明根系分泌物对烤烟根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加入降解菌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抑制作用,且添加的降解菌种类越多,其抑制作用越弱。

2.2 不同处理对烤烟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2看出,叶绿素各指标通过不同处理液浇灌后以T1处理为最大,其次是含有两种降解菌液的根系分泌物处理T5。T5处理与只含有根系分泌物的T2处理间存在差异,且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其他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含有单一菌液的根系分泌物T3处理和T4处理中的叶绿素各指标均大于处理T2,但差异不显著。总体而言,叶绿素含量以T1>T5>T3≈T4>T2。

2.3 不同处理对烤烟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从表3看出,含单一降解菌处理液的T3和T4处理相比T2处理均对烤烟光合特性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两处理均比T1处理的光合特性弱,但比只含有根系分泌物的T2处理强。其中,不同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T1处理最大,其次是降解菌混合处理液T5处理、寡养单胞菌降解处理液的T4处理和赖氨酸芽孢杆菌降解处理液的T3处理,而只含有根系分泌物的T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低,T1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均有差异;不同处理液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趋势类似,T1处理均比其他处理液高,T2处理最低,T5处理要比T3和T4处理降解效果好;胞间CO2浓度的测定中混合降解菌处理液的T5处理和T3处理以及T4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

2.4 降解菌对烤烟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植物叶绿素荧光信号能快速灵敏地反映植物生理生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理想光系统探针[20],通过荧光参数分析可直接或间接了解光合机构内部一系列重要的调节过程,是研究光合代谢的新手段[21]。从表4可以看出,叶绿素荧光

特性的各指标在T1处理中为最大,含有根系分泌物的处理均降低了烤烟幼苗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只含有根系分泌物的T2处理最小。同时研究发现,根系分泌物中含有降解菌液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根系分泌物对烤烟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抑制,降解菌种类越多,烤烟根系分泌物对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抑制程度越弱;分泌物中含有单一的寡养单胞菌的T4处理要比含有单一赖氨酸芽孢杆菌的T3处理抑制作用更弱。

3 讨 论

连作障碍是指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22]。连作障碍往往会导致病虫害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植物自毒作用和元素平衡破坏等[23]。Asao T等[24]认为导致烤烟连作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本身的自毒作用,由于连年种植,导致烤烟根系会分泌一些自毒物质并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抑制烤烟生长。化感物质可以对受体植物的细胞分裂、膜功能、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等生理生化反应产生影响[25]。本试验选取能够降解烟碱和水杨酸的微生物与烤烟根系分泌物混合定量施加到生长的烤烟幼苗中并测定K326烤烟幼苗光合特性、根系结构、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反映出烤烟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对幼苗期烤烟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和降解菌液的降解效果。

不同种类微生物对烤烟连作障碍降解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总体抑制作用占主导。降解菌多以节杆菌属(Arthrobacter)[26]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7]两类细菌为主,对水杨酸和烟碱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目前已有恶臭假单胞菌H2-3(P.putica)[28]、产碱杆菌(Alcaligenes) [29],烟草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anae)[30]和噬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otinovorans)[31]等,它们可以将土壤或溶液中的多种物质分解转化为羧中的水杨酸。降解菌液可将根系分泌物中的水杨酸和烟碱降解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碳源、氮源和能源,从而达到降解有毒废物的目的[19,32]。本试验结果表明,含有降解菌液的处理对烤烟化感作用都有降解效果,寡养单胞菌的降解效果优于赖氨酸芽孢杆菌。

本文只研究了两种降解菌对烤烟幼苗期的化感降解作用,要想有效解决大田烤烟连作土壤的障碍作用,还需研究更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以及对成熟烟株调制后的烟叶质量和产量影响,其具体降解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符建国,贾志红. 烤烟连作障碍产生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62-13764.

[2] 国家烟草专卖局. 中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M]. 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

[3] 张继光,申国明,张久权,等. 烟草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科学,2011,32(3):95-99.

[4] 何川,刘国顺,蒋士君. 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4):658-663.

[5] 王茂盛,姜超英,潘文杰,等. 不同连作年限的植烟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动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33-5034,5052.

[6] 岳冰冰. 烤烟连作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7] 高欣欣,于会泳,张继光,等. 烤烟根系分泌物的分离鉴定及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12,35(3):87-91.

[8] 郭亚利,李明海,吴洪田,等. 烤烟根系分泌物对烤烟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3):458-463.

[9] 田伟,李云平,杨超,等. 植烟土壤根系分泌物障碍的化学原位修复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7):98-102.

[10] 张福锁.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18(4):353-356.

[11] Al Hamdi B, Inderjit, Olofsdotter M, et. Laboratory bioassay for phytotoxicity: An example from wheat straw[J].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1): 43-48.

[12] Guenzi W D, Mccalla T M. Phenolic acids in oats,wheat,sorghum,and corn residues and their phytotoxicity[J]. Agronomy Journal, 1966, 58(3): 303-304.

[13] 柴强,冯福学. 玉米根系分泌物的分离鉴定及典型分泌物的化感效应[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5):43-48.

[14] 胡元森,李翠香,杜国营,等. 黄瓜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的鉴定及其化感效应[J]. 生态环境,2007,16(3):954-957.

[15] Debbie J R, Cherney J A P J. Fibre and soluble phenolic monomer composition of morphological components of sorghum stover[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1991, 54(4): 645-649.

[16] 时安东,李建伟,袁玲. 轮间作系统对烤烟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2):411-418.

[17] 张丽莹. 水肥耦合对温室无土栽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18] 张伟,龚久平,刘建国. 秸秆还田对连作棉花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1,20(5):881-885.

[19] 刘燕,胡向丹,马莹,等. 一株降解水杨酸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效果[J]. 广东农业科学,2014(22):70-74.

[20] 孙晓方,何家庆,黄训瑞. 不同光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4):752-758.

[21] 姚娟,王茂胜,石俊雄,等. AM真菌对烟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9):109-114.

[22] 姜永. 蔬菜生产连作障碍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 吉林蔬菜,2013(7):25-27.

[23] 裴国平,王蒂,张俊莲. 马铃薯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广东农业科学,2010(6):30-32.

[24] Asao T, Hasegawa K, Sueda Y, et al. Autotoxicity of root exudates from taro[J]. Sci. Hort., 2003, 97(3-4): 389-396.

[25] 张福锁,何龙飞,罗庆云.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4-27.

[26] Brandsch R.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nicotine degradation[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6, 69(5): 493-498.

[27] Li H J, Li X M, Duan Y Q, et al. Biotrannnsformation of nicotine by microorganism:the case of Pseudomonas spp[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0, 86(1): 11-17.

[28] 张素琴,朱湘民,马国华,等. 恶臭假单胞菌H2-3降解水杨酸和烷烃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1991,11(4):591-594.

[29] 蔡宝立,王淑芳,张新平,等. 产碱杆菌SB1菌株的分离和降解水杨酸的研究[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80-84.

[30] Giovannozzi-Sermanni G. Arthrobacter nicotianae, a new trpe of Arthrobacter causing nicotianae degration[J]. Coresta, 1959, 3: 2595.

[31] Uchida S, Maeda S, Masubuchi T, et al. Isolation of nicotine-degrading bacteria and degradation of nicotine in shredded tobacco and tobacco extract[J]. J Sci Pap, 1976, 118: 197-201.

[32] 邱吉国. 假单胞菌降解尼古丁的分子机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4.

推荐访问:烤烟 根系 光合 幼苗 分泌物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