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高统计指标的核算水平,做好统计分析,为经济发展服务

发布时间:2022-10-23 16: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统计工作中的实际运用的统计指标,工业增加值、工业生产总值、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原则。统计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水平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目前基层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统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b)-0000-00

在统计工作中,经过资料收集、汇总整理、加工计算得到具体的数值,用以反映总体现象的实际数量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统计指标)、相对指标(相对数统计指标)、平均指标(平均数统计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四种。分别反映总体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和集中与分散的数量特征。

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将数据收集上来之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出具分析报告。统计分析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两者相互统一、相互补充。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统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由描述统计阶段发展到推理统计阶段,统计正向深层次发展。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必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做好预测,增加风险意识,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1 在基层企业中,常用的工业经济指标主要以总量指标为主,例如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增加值、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和库存量、工业企业各类经济指标等

1.1 工业增加值的核算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计算时要求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时要注意:综合部门汇总时,若基层企业增加值为负数时,则按零进行汇总计算。

1.2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计算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和劳务,不论基本生产车间还是辅助车间都要包括在内。

二是最终产品的原则: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对于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

三是工厂法原则: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核算单位,按整个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1.3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

工业销售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销售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销售的全部成品、半成品的价值,是报告期实际销售的产品的数量与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产品销售平均单价的乘积。

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

工业销售产值计算时,不管是否为本期生产,只要是在本期销售的都计算在内。

2 根据各项总量指标,我们可以运用结构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来对企业、行业进行分析预测

2.1 结构分析比较简单,即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通过各产品占企业总产品的比重,分析企业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根据工业增加值比重,可以提高贡献率大的产品的生产销售力度等。

2.2运用水平分析法可对企业的运行态势进行描述

如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增长水平、增长速度及其相应的平均指标。

水平分析法的基础是编制时间序列表,数据的来源和编制必须做到真实,具有可比性,它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工作。编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借助企业完善、健全的统计资料台账,从时空立体上,从动静结合上全面观察,做到科学、规范、完整。

2.3运用趋势分析法预测各类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通过计算,得出预测值

在基层企业,季节趋势的分析和预测比较常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大量的季节变动,这有人员变动的影响,市场消费的影响、原材料的影响和产品特性的影响等。季节变动分析的目的就是根据过去现象季节变动的规律性,获得分季、分月的预测值,作为企业组织货源、安排生产、保证供应的依据。

3 目前基层企业的统计工作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规模不大的企业,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由于存在上述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4 加大统计宣传普法力度,提高统计核算质量,为经济发展服务

统计方法是一种能使企业管理体系增值的资源。统计技术是一种投资少、简单易行、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统计方法可应用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

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统计工作必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加大统计宣传普法力度,提高统计核算质量,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基层统计分析实用案例》. 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 组编.

[2]《高级统计实务参考资料》. 中国统计干部电视函授学院云南分院.2010年8月.

推荐访问:统计分析 核算 经济发展 做好 指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