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尿道狭窄临床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3 1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尿道狭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者Qmax由手术前的(5.37±1.45)ml/s升高至(17.64±3.07)ml/s;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者Qmax由手术前的(5.40±1.42)ml/s升高至(21.59±3.44)ml/s。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术后最大尿流速(Qmax)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尿道狭窄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尿管镜;球囊扩张导管;尿道狭窄

【中图分类号】R69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23-02

尿道狹窄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疾病,与外伤、炎症、医源性损伤、先天性发育不良等诸多因素有关,既往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但因其手术创伤大、手术操作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患者往往不易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探索输尿管镜下治疗尿道狭窄的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了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48例尿道狭窄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均有下尿路梗阻症状,逼尿肌肌力正常,经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G)检查确诊,并排除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将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24例,年龄21岁~58岁,平均年龄(38.55±9.35)岁;体重56kg~85kg,平均体重(65.26±10.38)kg;病程1年~6年,平均病程(2.36±0.65)年;其中前尿道狭窄8例,后尿道狭窄16例;狭窄长度0.7cm~4.0cm,平均狭窄长度(1.87±0.50)cm;病因包括尿道外伤9例、尿道感染4例、尿道结石3例、前列腺电切术损伤8例。实验组患者24例,年龄20岁~60岁,平均年龄(38.25±9.43)岁;体重58kg~84kg,平均体重(65.53±10.67)k;病程1年~5年,平均病程(2.28±0.61)年;其中前尿道狭窄8例,后尿道狭窄16例;狭窄长度0.6cm~4.2era,平均狭窄长度(1.91±0.52)cm;病因包括尿道外伤10例、尿道感染3例、尿道结石3例、前列腺电切术损伤8例。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轻度尿道狭窄者行单纯尿道扩张。严重尿道狭窄者经尿道切开切除狭窄段瘢痕组织,或经会阴部切口切除尿道瘢痕组织,并行尿道端端吻合术。

实验组患者接受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行硬膜外麻醉,在输尿管镜直视下进入尿道,在尿道狭窄处放人斑马导丝,输尿管镜沿导丝进入膀胱。经斑马导丝引入球囊扩张导管,至尿道狭窄处向球囊注入生理盐水,扩张5min。如扩张不满意,可进行多次扩张直至满意。输尿管镜下观察狭窄部位是否扩开,有无假道形成。切除突入膀胱的瘢痕,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4周后拔除。拔除导尿管后每周进行1次尿道扩张。

1.3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X2检验分析。P<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者Qmax由手术前的(5.37±1.45)ml/s升高至(17.64±3.07)ml/s;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者Qmax由手术前的(5.40±1.42)ml/s升高至(21.59±3.44)ml/s。

3讨论

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以尿道扩张、瘢痕组织切除等为主。既往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尿道狭窄,程度较轻的尿道狭窄一般采取单纯尿道扩张治疗,以扩大狭窄段尿道直径,严重狭窄者则需要切除瘢痕组织。但开放性手术并发症风险高,术后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再次狭窄等问题,对于合并重要器官疾病者往往不能耐受,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在输尿管镜下进行尿道狭窄段的扩展和瘢痕组织切除成为可能。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尿道狭窄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输尿管镜镜体纤细,可顺利进入尿道狭窄段,经工作通道置入斑马导丝,大大降低了医源性损伤,避免形成假道。球囊扩张一次成型,避免反复扩张导致的尿道黏膜损伤,也就避免了术后再次狭窄复发的风险,通过注入生理盐水扩张球囊,尿道压力呈缓慢、渐进式增加,避免因暴力挤压导致的出血,治疗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中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者Qmax由手术前的(5 37±1.45)ml/s升高至(17.64±3.07)ml/s;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者Qmax由手术前的(5.40±1.42)ml/s升高至(21.59±3.44)ml/s。这一结果提示,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尿道狭窄疗效更加满意,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8%,明显低于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者的14.58%。综上所述,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尿道狭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推荐访问:输尿管 导管 尿道 疗效 狭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