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分部分项安全技术措施(范例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构分部分项安全技术措施(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结构分部分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钢筋工程 (一)钢筋加工前由负责钢筋加工的工长对加工机械(切断机、弯曲机、对焊机、调直机等)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并由机械技师对所有机械性能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绑扎边柱、边梁钢筋应搭设防护架,高空绑扎钢筋和安放骨架,须搭设防护架或马道。
(三)多人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角和塌落。
(四)绑扎 3 米以上柱、墙体钢筋时,搭设操作通道和操作架,禁止在骨架上攀登和行走。
(五)绑扎框架梁必须有外防护架的条件下进行,外防护架高度必须高出作业面 1.2 米,无临边防护不系安全带不得从事临边钢筋绑扎作业。
二、模板工程 (一)支设柱模和梁模板时,不准站在梁柱模板操作和梁底板上行走,更不允许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二)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在没有固定好之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否则模板受外界影响容易倒塌伤人。
(三)高空临边作业时,有高处坠落和掉下材料的危险,支模人员上下应走通道,严禁利用模板、栏杆、支撑上下,站在活动平台上支模,要系安全带,工具要随手放入工具袋内,禁止抛任何物体。
(四)模板拆除应经工长统一安排,操作时应按先外后里分段进行,严禁硬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到指定地点,清理刷隔离剂,按规格堆放整齐备用。高空作业严禁投掷材料。
(五)高支模安全措施 1、施工单位应明确高支模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应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方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
人不得修改变更。
3、支模立柱基础必须坚固,按设计计算要求严格控制支架沉降量。立柱的支承面是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并应在平整、夯实后加设满足承载办要求的垫块支承立柱。
4、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企业技术和安全负责人或其书面委托人主持分段或整体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5、高支模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6、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混凝土浇筑时,施工单位应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 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三、混凝土工程 (一)使用振动器作业人员,穿胶鞋戴绝缘手套,使用带有漏电保护开关箱。
(二)用绳拉平板振动器时,拉绳要求干燥绝缘,振捣器与平板保持紧固,电源线固定在平板上。
(三)混凝土泵输出的混凝土在浇捣面处不要堆积过量,以免引起过载。
四、砌体工程 (一)不得在砌块运至操作地点时淋湿砌块,以免造成场地湿滑。
(二)车子运输砖砂浆等时应注意稳定,不得高速跑步,前后车距不少于2m。
(三)车子推进吊笼里垂直运输,装量和车辆数不得超出吊笼吊运荷的能力。
(四)禁止用手向上抛砖运送,人工传递时,应稳递稳接,两人位置避免在同一垂直线上作业。
(五)脚手板不得少于两块,其端头必须伸出架的支承横杆约 20cm,但也不许伸过太长做成探头板。
(六)脚手板上每块上操作人员不得超过两人。堆放砖块不得超过单行 3皮。
(七)不得站在墙上做划线、吊线、清扫墙面等工作,严禁踏上窗台出入。
(八)砍砖时应向内打砖,防止碎砖落下伤人。
五、装修工程 (一)室内抹灰使用木凳、金属脚手架等架设应平稳牢固,脚手板跨度不得大于 2m,架上堆料不得过于集中,在同一跨度脚手板内不应超过两人同时作业。
(二)不准在门窗等器物上搭设脚手板。
六、楼地面工程 (一)清理楼面时,禁止从窗口、留洞口等处直接向外抛扔垃圾、杂物。
(二)剔凿地面时要带防护眼镜,室内推手推车拐弯时,注意防止车把挤手 (三)电梯运料,要注意联络信号,待吊笼平层稳定后再进行装卸操作。
推荐访问:标签 分部 分项 结构分部分项安全技术措施 结构分部分项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
热门文章:
- 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学习心得感受优选4篇2025-01-12
- 六稳六保学习心得体会7篇2025-01-12
- 幼儿园2023年度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3篇2025-01-12
- 保持师德演讲稿甄选3篇2025-01-12
- 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范文选集5篇2025-01-12
- 在2023年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5篇2025-01-12
- 欢庆国庆节幼儿园的活动方案6篇2025-01-12
-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职工心得感想3篇2025-01-12
- 新任职领导表态发言稿9篇2025-01-12
- 长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3篇2025-01-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