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明清家具设计之美

发布时间:2022-10-29 13:30:3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明清家具在中国美术史,甚至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什么使它具有如此高的荣誉呢?我想最重要的,应该归功于它独特而完整的美学特征。明清家具正是以这样的艺术魅力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明清家具 用材 造型 结构 装饰

我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是中华民族在其漫长发展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文化历史创造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并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家具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一、用材之美

就地取材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创造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的最基本准则。人对天然材料的认识和利用,常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明清家具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其用材体现出各自独有的美学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家具文化现象。

(一)明式家具

中国传统家具主要使用各种国产木材,进入明代,因硬木家具的逐渐普及,以及家具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始从海外输入各种硬木材。在考究的明清家具中,由贵重的硬木家具代替了传统的漆木家具,充分显现材质的天然纹理和色泽。

1.榉木。榉木家具是我国硬木家具先导。它木质坚硬,纹理优美,呈排列有序的波状重叠花纹,色泽鲜黄明丽。

2.花梨木。明代及清前期,多使用花梨木制成家具。它具有坚硬而不过重,色泽鲜明,棕眼细密的特点,纹理美丽并富有变化,在华贵中带有素雅之美。人们利用花梨木色泽橙黄而有闪光,纹理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的特性,赋予家具以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的艺术品性和审美感觉,从而给以花梨木为代表的明式家具注入了淳厚的文人气质。明式家具的传世品中,花梨木家具有相当数量。

3.鸡翅木。素以材质坚硬、纹理奇美而著称,是各类硬木中最坚硬的一种,有“木里含沙石”之说。此木具有一种罕见而又非常明显的纹理,由于光照时间不同,还会产生各种不同色调。因其表面纹理好似鸡翅羽毛的光泽,故称“鸡翅木”,与紫檀的深沉和花梨的鲜美相比,有一种不拘一格的艺术韵味。

4.铁力木。因铁力木树种高大,大材易得,故明清时期的铁力木家具体量大多比较宽大,用料壮硕,且经久耐用。在明清两代家具中,都能寻到铁力木家具的实例,以明式风格为多。在明式家具中,铁力木家具以其厚重朴拙的风格表现着自己。

(二)清式家具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家具,尤其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清代中后期,紫檀、花梨、鸡木材料告缺,此三种材料制作的家具日渐减少,因此,清乾隆以后的高级家具多数采用红木。

1.紫檀木及其家具。紫檀质硬而密,细腻光滑,呈现紫黑色,微有芳香,木纹多呈悦目的带向绞丝状花纹。表面经打磨抛光后具有绸缎一般的质感、金属一般的光泽,细看可见秀美多变的纹理,近之可闻缕缕清香之气。紫檀木代表了清式家具的文化属性,特别是精雕细刻、百宝镶嵌、描金装饰之后,恰好吻合清朝权贵和富豪们追求奢华、显赫的心理,与明代花梨木家具的审美情趣迥然不同,形成了清代家具独有的精神风貌。

2.红木及其家具。红木木质坚硬,重量稍轻于紫檀,呈浅红颜色。有细密的纹理,并有轻微馨香气味。红木硬质程度略次于紫檀而强于花梨,棕眼比紫檀大,又不似花梨的细匀若毫毛纹。其中老龄色深者多仿紫檀,经打蜡上光并长期存放后常变成黑红或紫红,颇有紫檀家具的质色美;而色浅带漂亮斑纹的红木与花梨木比较接近,多有用以仿制明式花梨木家具。红木家具是继花梨、紫檀家具以后我国传统家具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3.瘿木及其家具。瘿木又称“影木”,它并非专指某一种木材,而是对各种树木所生瘿瘤的统称。这种瘿瘤是树木发生病变或受到创伤后留下的硬疤,在结构上形成奇曲多变的纹理,因也多含树胶,材质比树木本身要硬重得多。瘿木是一种装饰“美材”,在制作选料时总是被放在家具最佳的视觉部位,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桌案的面心以提高家具艺术性和欣赏价值。

二、造型之美

在家具造型设计中,不同的家具形态、结构、材料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都可获得韵律美感。在明清的椅子中常见的桥梁式、马鞍式、骆驼背式搭脑,桥梁式拉挡、三折式脚牙、步步高式的管脚档等构件的曲折起伏变化;笔梗式扶手椅中的直棂或“S”形曲棂梳背式购件、卡子花等构件的重复应用,壶门轮廓的券口牙条、罗锅枨、霸王枨、三条腿、内翻马蹄等形体构建的大量应用,明清家具中对这些功能构件和形体特征的运用采取有规律的重复,从而产生出韵律艺术的效果、这些重复的变化丰富了造型形象,加强了明清家具风格的统一性和生动性,提高了明清家具的装饰韵律性,另外这种形体变化的律动感,局部装饰的韵律性、线条起伏的频率性和空间交错变化的有序性,也形成了家具造型的节奏感。

明式家具中的圈背椅,椅背流畅的曲线与方正的椅座造型既柔中带刚,又能做到有放有收、有张有弛,完全满足了设计中所追求的韵律感。

三、结构之美

在形态结构上,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就拿腿足来说,明式家具的腿部多使用圆形构件,像房屋的“立柱”,同立柱一样的将上端渐渐地收细,四条腿子也略向外侧。柱腿之间用圆形的撑子做连络材,如房屋梁枋一样,并且使用替木一样的牙子,辅助支托的力量。把十分具体的大木构架,在家具上合盘托出,显得格外稳定。

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大平板则以攒边方法嵌入边框槽内,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漆雕或透雕,以繁衬简,朴素而不俭,精美而不繁缛。通体轮廓及装饰部件的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及用线的一气贯通而又有小的曲折变化。家具线条雄劲而流利。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但在民间,家具仍沿袭“明式”程式,保留了朴实简洁的风格。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比如清代的太师椅、三屏式的靠背、牙条、腿步等协调一致,造成非常稳定、浑厚的气势。这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一丝不苟。凡镶嵌方面的桌、椅、屏风,在石与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都是严丝合缝,无修补痕迹,平平整整的融为一体。

四、装饰之美

明式家具在注重结构、功能、造型、材料的诸多前提下,讲究适宜的装饰,采用雕刻、镶嵌、髹饰等多种用法,或结构装饰、或细部刻划,使结构与装饰、装饰与家具整体浑然融合,适宜的装饰,既为家具增饰添华,又与家具整体的简洁形成对比。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饰和镶嵌。家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钿乃至百宝嵌,明代已有采用,但清式家具应用的手法更为灵活,使用更为普遍。清式家具大量采用螺钿嵌饰,镶嵌珐琅器也曾流行一时。珐琅器本身是一种装饰性极强的器物与清式家具的风格十分和谐,这是清式家具嵌珐琅盛行的主要原因。珐琅色彩艳丽,与色泽紫黑、纹理致密的紫檀木相配,形成强烈的色调与质地对比,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悦目效果。

明清家具之美,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体现出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的高度和谐性,即外观物质形态与内涵精神意蕴的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关系与理性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浅谈 明清 之美 家具设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