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29 14:20:39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现象正在日益增加。同时,网络伦理问题又反作用于大学生,形成恶性循环,这对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网络影响;大学生;伦理

一、文献综述

网络伦理是人们对网络空间里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的探讨。通过对大量资料的阅读学习,我们对比了前人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他们从对大学生的情感、学习、生活、思想道德、价值观等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剖析。针对现有的关于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们容易在互联网上受到不良文化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使得自我主见不强的大学生极易受这些信息而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认识、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都产生着重大影响。甚至能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也被逐步同化或磨灭。同时网络也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上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在伦理视域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因此我们基于伦理视域针对网络对大学生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以规范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通过对上述提及的相关研究结果的梳理,并结合我们对“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实际情况的了解,本研究假设“网络的广泛性、易用性、缺乏有效治理和大学生的自制能力”是构成网络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形成的因素;由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网络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假设网络是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假设这些网络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突出。

本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入手:大学生的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并结合讨论、观察等方法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时的心理及网络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组在设计问卷时紧紧围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个中心展开,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并根据我们在使用网络时的心理状态提问,问卷包括二十项选择题。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Table 1 问卷发放情况

年级实际收回

大一25

大二25

大三25

大四25

由表1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均发放25份。我们注重调查比例的均衡性,重视男女的分配比例,以及年级分配,这样更有利于研究。

Table2 各年级上网时间统计

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1小时2364

1-3小时57126

3小时1820125

总数25303015

由表2 我们可以得出无论是大一还是其他年级,学生的上网时间都比较的集中在3小时以上,这说明网络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网络的这种作用,所以同学们才会在其上花费如此多的精力。但是从上表中我们还能得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在网上花费的时间明显小于低年级同学,也说明高年级学生将更多地时间放在日常的自我发展中。

分析可得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绝大多数的同学上网选择的活动都是玩游戏和看电影,只有一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利用网络去学习,可见,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学习存在很大的影响,对未来的决策影响很大。有些学生甚至为了玩游戏看电影,夜不就寝导致睡眠不足,第二天的精力严重不足,使得学习成绩大幅度滑落。

虽说大多数同学认为网络对大学生道德起着正面的积极影响,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认为有负面影响的同学仍占有不小比例,有着与正面影响持平的趋势,因此我们应端正对待网络的态度,既应看到网络对我们好的一面,更应看到其不利的一面。网络能为大学生们传播大量的优秀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给大学生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现实存在的这些负面影响我们也不能小觑,例如上述提到的大学生网瘾,甚至迷失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从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影响到大学生们的现实里的生活学习。

长时间上网对大多数大学生有诸多的不良情绪反应,这表明长时间上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也仍然处在体质发育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很多大学生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他们普遍超出正常的上网时间,有的同学不仅是在课余时间上网,甚至旷课或牺牲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这不仅严重伤害自己,更会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二)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现状分析

1.心理角度: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让人们感觉它“真实存在”但又不可触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现实行为操控了网络世界中的自我。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现实生活的信息输入的减少,从虚拟世界得到的信息输入过多,从而使得大学生们深陷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目前,部分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成分,低俗色情信息,这都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犯罪埋下了隐患。久而久之,一部分大学生在其思想观念上已经逐渐的模糊了他们的道德意识,不能有效的分清楚现实社会和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社会,或者将游戏中的不良情绪带进了现实社会,对身边的同学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公共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忘却了显示生活中法律的存在。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真实世界的情感交流缺乏,对网络过度依赖造成了彼此情感的丧失。

2.行为角度:作为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网路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精神价值世界。互联网在不断重新塑现代人类的思想观念,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对我们所面临着的一切都产生了无比深刻的意义。网络使用人群中大学生所占比例已达到35%,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的主力军,了解并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作为大学生,一个刚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群体,网络对我们的思想状态的影响不言而喻。长期处于环境条件不佳的网吧场所上网,会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空气污染和噪音,让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大学生也容易感染疾病。大学生上网成瘾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造成了重大影响。

(三)网络对大学生造成以上影响的原因分析

从主观原因,现在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很多学生由于繁重的学习压力、马上就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其他心理负担,造成了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成为他们逃避现实和释放压力的不二选择。在网络上他们能得到一些最新的招牌咨询,了解行业走向,这都成了他们接触网络的动机之一。另外,社交的需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当今社会下,没有哪个学生不会通过网络与大家沟通,甚至一些大学已经开始用网络授课方式传授知识,校内的很多最新资讯和资料也都是上传到校园官网上。

从客观方面看,网络社会的治理问题仍需努力解决,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管仍不到位,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缺乏必要的法律措施。此外,当今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必要的网络方面的知识宣传,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有限,不能正确的认识网络的作用。家庭和学校对于学生的监管不力也是一大难题,当今很多大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基本的电脑知识,不能对孩子的不良网上操作做出及时的制止和事前教育提醒。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有双面影响,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2.网路对大学生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对前途的决定性较大。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也起到不可小觑的影响。

3.网络对部分大学生的影响从伦理视域审视,容易造成且已经造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不良身心发展,弊已远大于利,需要得到解决,网络社会的治理问题迫在眉睫。

(二)存在问题

1.被试者反馈的信息真实性不定。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小组在研究课题的时候最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但在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回答中,被试者往往会对其做理想化的回答。

2.不同的被试者在网络上从事不同的事情会导致结果不同,甚至得出与事实相违背的结果。

3.问卷调查收回的反馈信息的有效率低。问卷调查的发放填写过程中,普遍发现,大多数的被试者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问卷,往往草草了事,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五、对策与建议

矫治大学生因为互联网而造成的心理障碍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参与网络。最后高校作为提供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场所,面对现实存在的各类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高校领导应从自身出发,加强自己在网络治理方面的了解。让自身对当今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有一个清醒的了解,进而采取正确的方法来管理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此外,学校应从全方面的加强对大学生的上网管理,不单要对学校机房进行规范化管理,让学校机房从根本上为学生着想,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上网学习环境,而且还应当规范大学生个人电脑的使用,从上网时限方面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产生一个积极地影响。另外还应当建立一个优秀的网络警察队伍,时刻保持大学生上网环境的安全。

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和社会应对互联网管理提供大力的支持以及相应的干预,由于当今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广泛的传播,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应的监测机制,通过技术,管理和法律手段来控制信息的来源。以此来达到端本正源的目的,同时应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相关的技术对互联网环境进行管理,以此来规范大学生的上网环境。另外随着网络的迅猛传播,网络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相应也出现许多的教育网络。因此当今社会应当加快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在对教育网络进行建设的同时,还应当加大对已有教育网络的改造,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关注,使其在学生当中受到广泛的接受与认可。最后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和相关场所的管理与监控。这就需要政府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完善 法律法规,坚决打击色情,暴力以及反社会主义制度言论的网站,通过运用相关的手段和方式,监管信息的扩散与传播,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文华.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力提升的三级维度[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04):13-19.

[2]尹霞,郑敬斌.大学生网络问题思考[J].文教资料,2009(24):210—212.

[3]段兴利,刘敏.关注新”社会病”--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04):25-30.

[4]高鸣,贾敬远.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03):33-36.

[5]韩丽丽.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4(04):25-29.

推荐访问:影响 大学生 网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