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美版权密集型产业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30 08:1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对比了中、美版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总结了美国发展版权、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主要经验做法,对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版权密集型产业;中美;比较;建议

在美国,版权产业是美国“最大、最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之一,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动因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为美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比美国,我国版权密集型产业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近年来发展较快,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但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一、中美版权密集型产业:追赶者与领跑者

总体上看,美国版权密集型产业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相比而言,我国版权密集型产业还只能是奋力追赶者的角色。

(一)从发展势头看,中美版权密集型产业并驾齐驱

美国版权密集型产业集中于与创造和生产版权保护作品紧密相关的产业,即集中于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分类中的核心版权产业,如报纸、期刊、书籍出版、软件、影视、广播电视等行业。

美国的版权产业自1977年确立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长速度远超美国同期经济增长率。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1977~2001年的25年里,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 7.01%。其中,1977~1997年的11年间,核心版权产业净产值年均增长率为6.3%,是同期经济增长率的2.3 倍(同期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7%)。1997年至2001年的4 年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9.38%,2001~2007年的6年间,平均增长率则达到了8.91%,这说明在1997~2007年的10年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始终保持着近9%的高速增长,对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

随着我国现代版权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以及国家促进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我国版权密集型产业连续多年发展势头良好,发展速度较快。如我国软件产业产值2001年为750亿元,经过十年发展,到2010年即达到1.3万多亿元,据预测2013年可望首次超过3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40%以上。版权相关产业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06年为6.4%,2009年稳步提高至6.55%,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及占当年GDP比重增长较快,2004年是2%,2006年是3.06%,到2009年达到3.50%。版权相关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及占当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在持续增长。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就业人数2004年为300.90万人,占当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71%,至2009年,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达到506.23万人,占比达到4.03%。

(二)从国际竞争力看,中美版权密集型产业高低悬殊

美国版权产业发达,尤其是其版权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强大,一直是美国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之一,可谓世界最为发达。从1996年开始,美国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其中核心版权产业1996年的出口额已达601. 8亿美元,2009年达到1291亿美元,增长了一倍以上,即使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的大背景下,版权产业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在复苏乏力的美国经济中可谓“一枝独秀”。

与美国相比,我国版权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尤其是核心版权产业,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2009年几个重要的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即版权密集型产业——录音产业、电影产业、计算机软件产业和非软件出版产业(包括书报刊)的海外销售额就达到1291亿美元,其版权密集型产业的海外销售额自1996年以来就一直明显高于美国其他主要传统行业,如飞机、农产品、食品、汽车以及药品等。从2011年中美版权贸易出口品种及数量对比来看(见表2),除电子出版物和电视节目外,美国版权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出口的品种和数量都明显高于我国对美出口,尤其是录像制品、软件和电影,美国对我国大量出口,而我国对美出口数量为零,这凸显了我国这几类产业发展显著落后于美国,亟需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从经济贡献看,中美版权密集型产业相差甚远

从版权产业主要指标来看,我国版权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远逊于美国(见表3)。

就行业增加值而言,2009年美国版权相关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15626.7亿美元,而我国为22297.98亿人民币,相当于美国的1/4还不到。美国版权相关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全美GDP的比重为11.07%,而我国这一比重为6.55%。从就业方面看,美国版权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为1081.48万人,我国为991.40万人。其就业人数占全美就业人数的比重为8.27%,我国这一比重为7.89%。

二、美国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主要经验做法

知识产权对美国经济、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如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资深成员奥林·哈奇(Orrin Hatch)断言,“知识产权与创新是美国竞争力和就业的基石”。美国历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对于维持、巩固和继续提升美国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意义,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发展世界上最发达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其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布局长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部署

美国之所以能够发展起发达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与美国长期注重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密不可分。美国早在1979年就将知识产权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美国既发布《美国创新战略》之后,又提出“21世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美国政府日益重视从战略角度对知识产权领域进行主动参与和积极部署。目前美国在国内积极推动第四产业革命,即知识产权产业革命,借助知识产权使本已具有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美国农业、工业、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为知识产权高度密集的行业,以便巩固其竞争优势,获得技术进步给农业、工业、服务业带来的庞大的综合收益。

(二)法为基石,构建多层次的制度体系

法治是美国国家体制的重要基石,围绕落实美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形成了十分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依靠立法明晰职务发明的归属权,极大激发创新活力。1980年的《技术革新法》明确规定了由美国联邦政府经费支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属于研究单位所有,联邦政府保留对科技成果的优先使用权。为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避免科技与产业脱节,美国制定了《联邦技术转移法》,设立专门的机构——国家技术移转中心,明确其职责,促进研发成果最终应用到产业部门。为便于知识产权申请与授权,提高审查效率和知识产权质量,美国专利商标局推出系列举措,优化审查程序,鼓励申请人或利益相关方更多地参与到专利审查程序,促进审查效率和知识产权质量。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力主高强度的保护水平和执法标准,并借助其国际贸易优势地位,极力将其标准推行至世界各国。

(三)效率为上,建立协调一致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在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上,美国建立起较为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体制,避免了管理职权分属不同部门带来的机构重叠、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有利于知识产权与产业紧密结合。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上,美国积极解决知识产权保护行政资源分散的问题,构建协调一致一体化的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于2009年设置了知识产权执法协调员,负责监督和协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国土安全部、司法部等多个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并设立了3000万美元资金支持知识产权执法协调员的工作。2010年美国政府又公布实施《知识产权执法联合战略计划》将美国知识产权执法所有领域涵盖无遗。

(四)营造环境,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美国政府密切关注科技和经济前沿发展动向,对重点技术领域、重点行业予以积极指导和扶持。如:对于绿色技术相关专利审查,美国实施了加速审查项目,加快美国对绿色技术的开发和部署。近期,美国政府还调整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方式,将研发投入和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支出等纳入统计范畴。新的GDP统计方式将极大地促进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刺激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另外,美国将知识产权与贸易政策紧密结合,利用贸易优势强化其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国际效力,在其主导积极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磋商中,力主“确保强劲的知识产权保护”,极力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体系,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形成技术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借力知识产权,逐步形成产业的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是我国突破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和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约束,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保护和激励本国创新,在全球占据未来科技经济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为此,借鉴美国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经验,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战略意义

我国在2008年始提出知识产权国家战略,各级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于发展知识产权产业维护国家发展主权和市场竞争主导权的战略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我国应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战略高度层面认识其地位和意义,从国家层面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逐步形成我国的知识产权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适应需要,修订、完善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紧跟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趋势,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快修订《著作权法》、《专利法》、《专利代理条例》等法律制度进程,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尤其是,应通过《专利法》、《职务发明条例》的修订,明确职务发明的归属权属于发明者所有,同时规定更具有竞争性的职务发明奖励措施,激发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热情,并严格专利标准,突出其创造性,以引导专利发展方向由数量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效益提高;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工作,完善不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的科技体制机制,以法律形式明确实施国家科研计划项目中所产生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促进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的产业化。

(三)营造良好氛围,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政策更紧密衔接

开展我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状况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出台政策提供决策建议;系统开展产业层面的知识产权规划与管理,针对不同产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布局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对于具有战略性地位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或者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实施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项目,加强投资后知识产权成果数量、质量及实现效益的检查评估;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产业竞争力提高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等相结合,把知识产权成果的数量、质量、实施率及产业化情况纳入相关绩效考核指标;加快构建基于产业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积极推动引导,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创新要素向重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有力支撑工业转型升级。

(四)能力为基础,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

将知识产权质量和知识产权实施和转让数量、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实现情况等纳入相关企业考核和评价体系,积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重视知识产权价值实现。选择示范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能力培育和提升试点,推广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获取、运用知识产权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时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注重获取应用价值大、具备实现经济价值条件和易于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开展行业预警分析和态势发布,提升产业知识产权预警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娜.版权产业助推经济文化发展[N].光明日报,2013-06-24.

[2]美国商务部.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聚焦产业[J].王磊,译.赛迪译丛,2012(30).

[3]刘永红.版权产业:助推美国经济30年[J].出版参考,2010(28).

[4]柳斌杰.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努力做好版权工作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中国版权,2012(02).

[5]肖虹.“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2007-2009)项目成果发布” [J].中国版权,2012(04).

推荐访问:中美 版权 产业 分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