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高职地基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11-05 13: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地基与基础》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职业岗位平台课程,是支撑专业关键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既能学到基本的土力学知识,又能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高职地基与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成功教学法、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地基与基础的方法。

关键词:地基与基础;成功教学法;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2

《地基基础》是高职土建专业的一门职业岗位平台课程,它主要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基础的理论和设计问题。地基基础理论繁多、实践性强、内容的连贯性相对较差,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职地基基础课程应强调基本概念,弱化公式推理、注重工程应用。针对这些情况,本人以以成功教学法为教学基调,通过每个知识点设置简单的课堂小案例带领学生一一突破,并适时把实际工程案例,拆分为与教材吻合的几个模块,多种教学方法综合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现将三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阐述如下:

一、成功教学法

成功教学法,是以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为首的一批教改研究者首先提出的。所谓成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指导学生的成功行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升华成功目标,达到人人都主动争取成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成功[1]。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厌学症状,虽然是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但就其后果来说,却是非常严重的,从学生个人来说,认为专业功底不扎实,综合素质不好,缺乏自信。“成功教学法”要求教师坚信每个受教育者都具有成功智力的潜能,只要努力挖掘,肯定能发现每个受教育者都有其特有的亮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

1.给课程定位成功基调

“成功教学法”的关键是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只有把课程的精彩部分不断地呈现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有收获的感觉。而第一堂课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更是要通过任课教师不断的挖掘和总结,通过功能演示将课程的最精彩部分首先呈现给学生,使其耳目一新,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基基础这门课程第一节课,先让各位同学了解在设计、地勘、施工中地基基础的重要性。地基基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质量高低将会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条件差别极大,这一情况给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掌握这门课程,对于同学们以后成为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现场技术负责人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对于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同学,地基基础相关知识是专升本考试中的内容。

2.成功教学法运用到每个知识点,并循序渐近进行。

“循序渐进”是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延伸到高职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从学生对不同难度知识的掌握度出发,通过“学习-传授-探究-反馈-创新”,达到培养不同层次技工人才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运用到高职地基基础课程,想让学生产生兴趣,最好使他们体验到尽可能多的“成功感”。在教学中用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在教到一个知识点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请学生现场解答,正确的予以加分,错误的不扣分。这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还起到了激励作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说,地基基础中土压力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本章中运用了三种方法来计算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我们先把三种方法讲授给学生,举课外最简单例子(无地下水、单层土),现场请同学作答,有听课的学生都会,继续增加难度(增加地下水、增加土层),稍停了解学生的反馈程度,如果能懂,继续增加难度(墙后有均布荷载),如果学生接受不了,再讲授一次,到学生搞懂这个知识点为止。

总而言之,成功教学法的基本阶段是

(1)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教师帮助、触发学生为主,目标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尝试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帮助的成分减少,学生尝试成功的力度加大,目标是推动学生主动参加活动;

(3)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开发为主,但仍需要教师继续给予帮助指导,目标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核心就是从教育逐步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2]。

二、模块化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3]。

模块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4]。它的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取决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须和够用”,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所区别。

而模块化案例教学法是把书本上的抽象的理论变成学生能够理解并加以运用的实践指南。直观具体的案例可以把学生引入到具体问题当中去。以浅基础设计章节为例,如果照搬书本内容,按照课本设置顺序按部就班地讲解,学生只能笼统地接受所有内容,不分主次,当成抽象的理解,缺少实践识图能力

相反,以上课所在教学楼的基础为案例,学生能边理解边观察,案例贴近实际,边讲解边引出基础设计、施工相关知识要求,并加以归纳,最后让学生参照收齐反馈信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处所讲的模块是地勘报告、结构形式和基础施工图形成的设计施工模块。

为了巩固知识,我们还以案例布置作业,以学校T形教室为例,首先让学生分析T教的地勘报告,稍后阶段,请同学设计相应的基础形式,阐述自己的基础设计方案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方案,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培养各位同学口头表达及协调能力,二是提高了各位同学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模块化案例教学中,同学们拿到教师给定的工程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比如选择此工程的基础类型,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地勘报告》和《浅基础设计》,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无形消化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让地基与基础的教学情境更接近工地现场施工环境,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法

为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们实行了“三进”教学方式,即“实训室进企业、课堂进工地、模拟现场进校园”。这也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

实践教学是土力学及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实践教学方法最直接的就是在教学之余,带领学生参观工程现场。在学校附近联系一个正在施工中较为典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工地,在去工地之前,先让学生看懂本工地的地勘报告及基础平面布置图,对该幢建筑的基础有大概了解。然后由专业老师或者工程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边看图纸边看实物,达到现场教学现场消化的效果。这样学生也能把立体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实践化。另一方面,学生安排一定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利用相关实验的原理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步骤,分析、总结实验成果。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相关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除了运用实际项目,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力量,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施工工艺制作成flash动画虚拟现场施工过程,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向学生介绍土木在线、筑龙网等国内比较著名结构网站的使用方法。[6]

四、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的办学理念是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在建筑工程一线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学生毕业时能达到首岗适应或零距离就业,同时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多岗迁移的潜能。

地基与基础是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强调实验、注重实践、依赖经验,教学难度较大。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专业课老师,一方面需要我们掌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另外我们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成功教学法、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及实践教学法等多个教学方法融合运用,旨在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课程零距离接近工程现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程、充分地参与到课程中来,才能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在快乐中掌握结构知识。

参考文献:

[1]顾金平.“成功教学法”在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例[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8(4):27-28.

[2]成功教学法[EB/OL].[2014-10-30].http://baike.baidu.com/view/3335368.htm?fr=aladdin.

[3]案例教学法[EB/OL].[2014-10-30].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4]模块教学法[EB/OL].[2014-10-30].http://baike.baidu.com/view/3803012.htm.

[5]邓云岚.案例教学法在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54-55.

[6]殷昌永.构建以结构施工图为核心的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体系[N/OL].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刊.[2013-06-10].http:///News_Show.asp?NewsID=1113.

作者简介:林 英(1984-),女,汉族,江西省萍乡人,硕士学历,助教、工程师,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曹孙胜(1981-),男,汉族,福建省漳平人,工学学士,工程师,单位: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厦门分院,研究方向:结构设计。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地基 浅谈 高职 课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