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两岸部分农产品竞争日趋白热化台湾业者如何扭转颓势?

发布时间:2022-11-06 18:25:06 来源:网友投稿

计划。

郭金泉说:“鲍鱼价格的背后体现的是科技学术的支撑。我们的鲍鱼拿来就随便养,也不管近亲交配,接着繁殖下一代继续养;但人家大陆的鲍鱼不仅有名字,还有编号!”

在大陆,竟然把鲍鱼育种、养殖当成与研发机器人、火箭、核反应堆一样重要的事。从2001年起,大陆用国家863计划(即由大陆国务院亲自批准,目标为追赶世界发达国家,将科学研究集中在生物技术、太空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发展计划)支持鲍鱼杂交技术,挑选世界各国最好的鲍鱼品种进行人工育种,建立系统性的杂交技术。到2005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出“大连1号”杂交鲍。

原来,这是一场高科技之战,大陆鲍鱼有的叫大连一号、有的叫东优一号,抗病力强又适合在大陆生长,鲍鱼的存活率提高了近7倍,成长周期少一年,成长速度加快20%,长得又快又好,又不容易死,所以产量大幅激增。

到了这里,才发现为何台湾贡寮鲍打不过福建鲍,因为无论技术还是投入,大陆都远胜台湾。郭金泉说:一名厦门大学教授的研究经费是台湾海洋大学教授的10倍以上,大陆就是这样发展鲍鱼产业的。

根据FAO的最新统计,光是2010年,全球鲍鱼人工养殖量6.56万吨,产值达到5.6亿美元,其中,大陆产量5.7万多吨,占世界鲍鱼养殖产量的86%,是台湾极盛时期的20倍。

成本降低,产量提高,价格会自然下跌,让鲍鱼这种昔日最贵重的海味走进平民百姓家,也因此成为导致贡寮鲍鱼产业衰亡的最后一根稻草。只需走进大陆鲍鱼最大生产基地——福建省漳州市的水产交易批发市场,可以看到这里每斤30个的鲍鱼才卖人民币25元。这也难怪,台湾鲍鱼会出现每斤180元新台币的行情。

尽管台当局为了保护岛内的落后产业,下令不得开放进口包括鲍鱼在内的大陆830种农产品,但市场规律摆在那里,只要有厚利可图,违反限制规定的生意永远会有人抢着去做。

究竟是谁把大陆产鲍鱼偷偷带进台湾岛内,在夜市里大张旗鼓地吆喝贩卖?其实这并不难查,但在当地,甚至在贡寮,没有人愿意说出真相。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养殖户怕得罪专门做鲍鱼进出口买卖的大盘商,他们左手与贡寮养殖户杀价,右手从大陆进口廉价鲍鱼!

光环不再

未来台湾前景堪忧

更令台湾鲍鱼养殖户担心的是,许多大陆产鲍鱼不仅攻占了岛内夜市,还在逐步蚕食传统上台湾水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

日本曾是台湾最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而在去年,台湾已经从2003年第13名,跌出日本前20大农产品进口来源的行列,大陆则高居日本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部分台湾鲍鱼养殖业者认为,这可能是有人从大陆福建购买鲍鱼后,先用船运到台湾基隆港,接着用产自台湾的名义,转出口鲍鱼到日本,一边赚了大陆与台湾两地鲍鱼的差价,一边使用台湾原产的名号出口到日本,这样对台湾鲍鱼产业伤害更大,不仅对台湾水产业造成严重冲击,而且让贡寮等台湾传统鲍鱼产地面临灭亡的危机!

曾经是世界产量第一的台湾吴郭鱼、鳗鱼、毛豆产业,如今都已被大陆取代,下一个是鲍鱼吗?

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台湾目前拥有的3000多项农业品种中,已有2000多项通过各种渠道流至大陆,而且很多是农民个人夹带的无偿流入,将造成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未来若回流台湾岛内,将与贡寮灭亡危机一样重复上演。

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数授郭金泉则认为,面临大陆鲍鱼产业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先进技术作为后盾,台湾鲍鱼产业不可能和大陆鲍鱼产业正面竞争,而应该采取分工合作方式,积极培育台湾自己的鲍鱼品种,不断地强化台湾特色与特殊卖点,与大陆产鲍鱼在国际市场上做出区隔,才能生存。

推荐访问:颓势 白热化 台湾 业者 扭转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