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8和9认识》说课稿3篇

发布时间:2023-01-25 10:15:04 来源:网友投稿

《8和9的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认知基础  一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0—7这些数,初步感知一个数作为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并重点掌握数的组成。因此,对于认识数的学习模式,学生已经有了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和9认识》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8和9认识》说课稿3篇

《8和9的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 认知基础

  一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0—7这些数,初步感知一个数作为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并重点掌握数的组成。因此,对于认识数的学习模式,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接触8和9的经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计算8和9的加减法了。但学生对于8和9的认识还停留在潜意识上,对于它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意义还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2、 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8、9的基数、序数含义及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8、9的组成。(这也正是本节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直接为学生继续认识11—20各数打下基础。本节课可以说是学生系统认识数的过渡教材,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关键。

  3、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过程,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 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8、9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逆向思维和简单推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环保意识。

  二、设计理念

  1、 注重数学学习的联系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将学过的数排排队,就是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练习中又为后续知识8和9的加减法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 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3、 注重数学思维的价值性。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分四大环节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 引——创设情境。

  利用瑞安正在评文明城市这一时事,引出书上的主题图,渗透环保意识。

  (二) 探——展开新课。

  1、8、9的基数含义。

  (1)找一找。(主题图)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A、 校园两旁有8棵树。

  B、 花坛里有8朵花。

  C、 黑板上有8个字。

  D、有8个小朋友。

  E、 黑板下摆放着9盆植物。

  F、 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G、有8个同学和1个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一定方位来数。

  (2)举一举。(生活实例)

  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用到过8、9吗?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贴在黑板下方或在投影上展示。

  (3)揭题:8和9的认识。

  2、8、9的顺序。

  (1)计数器。

  逐一拨珠子,让学生数,提问:7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8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

  (2)直尺图。

  标上数字,顺着数,倒着数。请学生看着计数器和尺子图说说8、9分别排在哪里。

  1、 比较7、8、9的大小。

  出示三幅点子图,说说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请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汇报:7<8 8="">7 8<9 9="">8 7<9 9="">7

  4、8、9的序数含义。

  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图略)

  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

  把左边的8盆花圈起来。

  在从右数第9盆花的上面画上△。

  5、8和9的书写。

  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各写1行。

  6、8和9的组成。

  (1)把8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

  (2)把9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你能分得又对又快吗?

  (三) 练——巩固延伸。

  1、 花儿竞开放。(图略)

  先找到规律,然后在花或叶子上填上合适的数。

  2、 花下藏着几?

  ( )( )7( )

  (二) 理——回顾总结

  今天学到什么知识?学得开心吗?数学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你们进一步探索。

《8和9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8和9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4页的教学内容。

  2、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编排意图

  “8和9的认识”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7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想一想,8、9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8和9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大小。

  3、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③通过做游戏,向学生进行热爱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教育。

  ④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

  二、说教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8和9的数数,数的顺序和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时,由于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把课本中的主题图删掉,改成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排一排”的游戏中发现7添上1是8,8添上1是9;通过点子图的比较,得出7

  < 8、8 > 7;8 < 9、9 > 8。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我们的教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

  学会通过观察、操作,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两个两个地数,如:1、3、5、7、9。2、4、6、8、10。

  会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探究新知

  ②揭开课题:直接导入课题。

  <3>说一说

  师:你能用8或9分别说一句话吗?

  <4>比较大小

  8>7 9>8 9>7

  <5>教学8和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通过练习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圈 涂正方形和圆形加深印象.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不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8和9的认识》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认知基础

  一方面,学生已经认识了0—7这些数,初步感知一个数作为基数、序数的不同意义,并重点掌握数的组成。因此,对于认识数的学习模式,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也有较多的接触8和9的经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计算8和9的加减法了。但学生对于8和9的认识还停留在潜意识上,对于它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意义还缺乏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2、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8、9的基数、序数含义及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8、9的组成。(这也正是本节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直接为学生继续认识11—20各数打下基础。本节课可以说是学生系统认识数的过渡教材,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关键。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的过程,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8、9的组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逆向思维和简单推理,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环保意识。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数学学习的联系性。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将学过的数排排队,就是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练习中又为后续知识8和9的加减法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是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3、注重数学思维的价值性。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分四大环节重点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引——创设情境。

  利用瑞安正在评文明城市这一时事,引出书上的主题图,渗透环保意识。

  (二)探——展开新课。

  1、8、9的基数含义。

  (1)找一找。(主题图)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

  D、有8个小朋友。

  E、黑板下摆放着9盆植物。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G、有8个同学和1个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一定方位来数。

  (2)举一举。(生活实例)

  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用到过8、9吗?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贴在黑板下方或在投影上展示。

  (3)揭题:8和9的认识。

  2、8、9的顺序。

  (1)计数器。

  逐一拨珠子,让学生数,提问:7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8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

  (2)直尺图。

  标上数字,顺着数,倒着数。请学生看着计数器和尺子图说说8、9分别排在哪里。

  1、比较7、8、9的大小。

  出示三幅点子图,说说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请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汇报:7<88="">78<99="">87<99="">7

  4、8、9的序数含义。

  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图略)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把左边的8盆花圈起来。

  在从右数第9盆花的上面画上△。

  5、8和9的书写。

  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各写1行。

  6、8和9的组成。

  (1)把8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

  (2)把9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你能分得又对又快吗?

  (三)练——巩固延伸。

  1、花儿竞开放。(图略)

  先找到规律,然后在花或叶子上填上合适的数。

  2、花下藏着几?

  ()()7()

  (二)理——回顾总结。

  今天学到什么知识?学得开心吗?数学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你们进一步探索。

推荐访问:说课稿 《8和9认识》说课稿3篇 《8和9的认识》说课稿1 《8和9的认识》说课稿1分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