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菁选3篇

发布时间:2023-03-04 16:00:28 来源:网友投稿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菁选3篇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4、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5、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6、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流浪汉,请学生读。

  2、在你们的印象中,流浪汉是怎样的?

  板书:空气中的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引读。

  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

  板书:灰尘

  4、找出第一节中表示灰尘特点的词。

  说说“流浪汉”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灰尘的?一边读,一边可以用笔做做记号。

  2、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梳理课文

  大小

  数量

  来源

  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用处

  坏处

  管教的方法

  3、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的方法。

  1、了解灰尘的大小,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灰尘的大小?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师:从这句句子中,我们知道(灰尘很小)

  出示:灰尘很小,

  (2)究竟有多小呢?(抓住“一千颗”“一厘米”“紧挨”“除非”“不大”这些词,引导学生体会。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

  师小结:列数据是科学类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它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描述对象,也更具说服力。

  2、了解灰尘的数量,学习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1)出示: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师:出示句型:

  城市街道上的灰尘很多,。

  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少得多,。

  (2)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了解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作比较

  3、了解灰尘的来源,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灰尘无处不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引读。(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明确这里的问句是一句设问句,具体写了灰尘的来源。)

  (2)进一步了解分号的用法。

  四、出示表格,小组讨论3-6节,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空气中的灰尘对于人们究竟是有用处的,还是有坏处的呢?

  请学生轻声朗读3-6小节,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每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引导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4、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用“管教”这个词,最简单捕捉灰尘的方法以及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捕捉灰尘的方法。

  五、交流资料,读写结合。

  1、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作者的写法,写写细菌。

  2、请学生拿出有关细菌的资料,介绍资料的来源。

  3、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分别仿写细菌的大小、数量及来源。

  4、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5、小结,并请学生回家仿照课文3-6小节,写写细菌的用处、坏处以及管教他们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渐渐来了,说说初秋时节,你都见到过哪些景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描写初秋的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生谈谈对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学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 读准字音

  2.指句朗读,正音

  3.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学习有哪些方法?

  4.各小组自学古诗,老师辅导

  5.小组汇报结果: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三、创设情境,自主朗读

  小组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四、板书: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4、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5、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6、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流浪汉,请学生读。

  2、在你们的印象中,流浪汉是怎样的?

  板书:空气中的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引读。

  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尘)

  板书:灰尘

  4、找出第一节中表示灰尘特点的词。

  说说“流浪汉”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灰尘的?一边读,一边可以用笔做做记号。

  2、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梳理课文

  大小

  数量

  来源

  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用处

  坏处

  管教的方法

  3、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的方法。

  1、了解灰尘的大小,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灰尘的大小?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师:从这句句子中,我们知道(灰尘很小)

  出示:灰尘很小,

  (2)究竟有多小呢?(抓住“一千颗”“一厘米”“紧挨”“除非”“不大”这些词,引导学生体会。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

  师小结:列数据是科学类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它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描述对象,也更具说服力。

  2、了解灰尘的数量,学习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1)出示: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师:出示句型:

  城市街道上的灰尘很多,。

  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少得多,。

  (2)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了解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作比较

  3、了解灰尘的来源,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灰尘无处不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引读。(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明确这里的问句是一句设问句,具体写了灰尘的来源。)

  (2)进一步了解分号的用法。

  四、出示表格,小组讨论3-6节,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空气中的灰尘对于人们究竟是有用处的,还是有坏处的呢?

  请学生轻声朗读3-6小节,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每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引导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4、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用“管教”这个词,最简单捕捉灰尘的方法以及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捕捉灰尘的方法。

  五、交流资料,读写结合。

  1、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作者的写法,写写细菌。

  2、请学生拿出有关细菌的资料,介绍资料的来源。

  3、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分别仿写细菌的大小、数量及来源。

  4、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5、小结,并请学生回家仿照课文3-6小节,写写细菌的用处、坏处以及管教他们的方法。

推荐访问:四年级 语文 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菁选3篇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分钟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5课 四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2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