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

发布时间:2023-03-10 09:15:09 来源:网友投稿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1  侗族(侗语作Gaeml)是*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先秦百越支系之一。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居住。侗族人口总数约为296万人(20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1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先秦百越支系之一。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居住。侗族人口总数约为296万人(2000年),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为287万人。

  侗族(dòng zú)(The Kam People)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三省侗族人口各有几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侗族中有一些是北侗族,有100万多名说北侗族话的人生活在*南部贵州省和湖南省交界处的地方,大部分北侗族人生活在湖南省的新晃县和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等地。[1] 侗族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商於地,秦时属于黔中郡和桂林郡,汉代属于武陵郡和郁林郡。魏晋南北朝至隋代被称为“五溪之地”,唐宋时期被称为“溪峒”。从古至今,这个地方历代以来都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从历代的文献看,春秋到秦汉,已无从考证。

  侗族的自称最早见于宋代的史籍,明清以来,侗族被称为“僚人”、“侗僚”、“峒人”、“洞蛮”、“峒苗”或“夷人”。民国时期称为“侗家”,新*成立以后称为侗族。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扩展阅读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扩展1)

——*传统节日春节的活动有哪些3篇

*传统节日春节的活动有哪些1

  1、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道路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可以起到驱恶镇邪的作用;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装饰门户,看起来美观。

  2、 年画

  很多地方,为了祈求一家福寿安康,还保留着贴年画的习俗。据说,在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门神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一般是一个是白脸,一个是黑脸。都是玄弓配剑,威武非凡。

  这两位门神是谁呢?民间流传有下面这几种说法:

  一说这两位门神是神茶和郁垒,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正月初一,“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一说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和蔚迟恭看门驱鬼。据说,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这时,大将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镇守。第二天夜里宫中果然*安无事,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整夜为其守护实在太辛苦了,于是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以驱鬼魅。后来,民间老百姓争相效仿,纷纷宝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

  3、 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壁上贴上“福”字。贴“福”字寓意“福气”、“福运”。还有的将福字倒过来贴,寓意“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4、 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古代的时候,人们在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安。

  随着时代的变迁,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躯鬼,转变为营造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而现在,因为安全、噪音和污染等问题,我国很多城市已经禁止放鞭炮。

  5、 舞狮子

  狮子在人们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子可以驱邪辟鬼。所以,每逢喜庆的节日,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助兴。

  6、 除夕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习俗。

  秦汉以后,人们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所以,人们点起蜡烛或是油灯,等候这一刻的到来。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疾病赶跑,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7、 祭神祭祖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的奉上供品,点上香火,虔诚的感谢神明与祖先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它们保佑大家来年的幸福安康。

  8、 拜年与压岁钱

  拜年的风俗,在汉代就已经除夕,到了唐宋,尤其盛行。

  现代*,拜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打扮整齐,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互致问候。

  在古时,一般在祭神祭祖之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向长辈三叩首,长辈接受晚辈拜年之后,把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端出来,给晚辈品尝,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晚辈。这就是压岁钱。

  压岁钱可以当众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9、 饮食

  除夕之夜,无论离家多远,有钱没钱,人们总是希望回到家中,吃一顿团圆饭。按照传统,春节的饮食通常由年糕、混沌、饺子、长面、汤圆、鸡、鸭、鹅等等。

  10、 闹元宵

  正月十五,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到了唐代的时候,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

  可以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传统节日春节的活动有哪些2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间。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送穷文》。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在*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正月初八日为众星君聚会之期,又是“诸星下界”之日,此日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祭祀星君)。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这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于地。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祭紫姑,请子婿

  正月十一日,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紫姑原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同时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搭灯棚

  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点灶灯,扎彩灯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试花灯

  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历代这一节日都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灯节,是男女青年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的“情人节”。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扩展2)

——侗族传统节日习俗3篇

侗族传统节日习俗1

  1、春节

  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2、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3、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4、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5、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6、斗牛节

  侗族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

  “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7、八月十五

  侗族过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吃月饼、赏月亮等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一些特殊内容。北部侗乡有以青年男女社交为主的“八月十五哥送饼”的活动。这天早饮后,后生们背上月饼,到预先约定的地方与姑娘们相会。见面后,按花园会友的传统程序坐定。后生取出月饼排成双数摆开,用歌声劝姑娘们吃月饼。姑娘以歌答谢。

  双方一边吃月饼,一边用歌和白话互诉衷情。直到夕阳西下才告别。分手时,小伙装剩下的月饼包好送给姑娘。新晃有“八月十五偷月亮菜”的习俗。相传中秋之夜偷食别人家的瓜果蔬菜会带来健康、幸福。月亮下“偷”来的菜只能在野外食用,不能带回家中。

  8、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这天放花炮;有的踩芦笙,坐歌堂;有的`走亲邀客。而最风趣的是“舞春牛”。接着农耕队还要表演谷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成一块田,扮演农民的几个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锄头,还有的背竹篓。他们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动作逼真、优美,用歌舞表现了侗家田间耕作的欢乐气氛。

  9、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10、尝新节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湖南通道尝新节这天,狗是上宾,新米饭煮出来,让狗尝过以后人才尝。因为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绝了谷种,是一条白色的神犬飘洋过海,在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满身粘谷粒,在回来时身上的谷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人类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为了不忘狗的功劳,因此新谷登场要请狗先尝。尝新节是侗族地区共同的节日,各地尝新节内容大同小异。

  黎*县称“尝新节”为“天贶节”,俗称六月六。不少侗寨都在这天包粽粑,又称粽粑节。特别是肇兴、岑岜、龙额、水口、东郎、新*等乡的侗族过得特别隆重,仅次于过年。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扩展3)

——哈萨克族传统节日有哪些3篇

哈萨克族传统节日有哪些1

  哈萨克族是*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500万。*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尔自治区,使用的哈萨克文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西里尔文字)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也是*、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国等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民族形成于15世纪的哈萨克汗国时期。

  1932-1933年苏联哈萨克大饥荒期间数十万哈萨克人从哈萨克斯坦逃到*。*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历史上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大部分哈萨克族定居在城市。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扩展4)

——*传统节日诗歌3篇

*传统节日诗歌1

  元宵节

  大年过了过小年

  过小年吃汤圆

  汤圆送走又一个年关

  迎来家庭的圆圆甜甜

  红红的`灯笼猜出灯谜的奇趣

  火树银花惹得嫦娥翩翩

  绽放的礼花炸开一年的喜庆

  元宵节的月亮映出张张喜悦的笑脸

  狮子龙灯舞出民间心底的欢庆

  小车子旱船走出乡间的联欢

  高跷鬼会踩出集市的欢乐

  元宵节迎来一年节日的开端

  过了这一天就远离的年

  鞭炮不能随便乱放上了保险

  日子少了年味走上正常

  元宵节是年和*常日子的分界限

*传统节日诗歌2

  元宵节

  圆圆的月亮含羞的远探,

  看元宵佳节彩灯高悬,

  烟花在天空写满灿烂,

  喜庆的人间热闹非凡。

  怀春的少女流连灯前,

  如花的倒影让人醉满,

  双十的年华情窦初绽,

  娇羞写满美丽的容颜。

  去年曾相约今日灯展,

  灯影重叠不见你的脸,

  是不是早已忘记旧缘,

  只留满心回味还缠绵。

  元宵节现代诗歌朗诵四

  昨日的礼花还在心中狂舞

  舞醉愚人的梦

  一种老调牙的文化传统

  喧嚣下褪色的文明

  王子般的奢侈

  乞丐般的欲望

  纵情与繁华

  文明与传统是那么的不和谐

  是谁在出谋划策

  一群罪人

  今夜依旧礼花满天

  谁看到繁华后的可怜

  无知在蔓延

  心里长满荒草

  这个地方充满淫秽

  文明被看客亵渎

  灿烂的礼花背后

  有一群野人在狰狞

*传统节日诗歌3

  中秋乐·十五将临

  杜向阳

  觅中秋,捕捉月,溪水架桥半木朽,

  摘落黄叶流水息,毅然看去,白山怂在嫦娥门。

  小道旁,红柿绣满树,同于火球齐,谁将碎月来修补。

  阳台上的陨石

  阳台上有贝壳,还有陨石。

  很素,很天然,原始得无人分享。

  *素只知道拉开窗帘向远处望或回望,总是要借点光,要透点气,总是忽略了对阳台上的仔细观察。直至那次孤独来袭,和对着阳台的发呆。

  风肯定是吹卷过,雨也肯定是溅湿过,也许还积累过雪,沾过霜。这些痕迹在薄薄的"一层积尘上都能寻到。

  阳台是自然的,天然的,寂然的,漠然的,淡然的,超然的。

  一片枯叶在阳台的角落,是楠树的?檀树的?桉树的?楝树的?或者是枣树的?

  叶子卷曲着,不仅隐藏了她的外形,也隐藏了她的秘密,她来自何方?何时到此?

  我的兴趣并不在叶子。

  阳台的中间有一些脚印。

  大的如婴儿的手掌,小的甚至无法辨清。

  青蛙大概到不了这里,蛇也没有足。那一定是鸟足了。

  阳台的近处有两棵,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许也是枣树,她躲在了一棵的后面,而且要矮的多得多。

  这脚印一定就是喜鹊的了。因为枣树上有雀巢。尽管我从未见过她的身影,也没有听过她的叫声。

  她大概是一只低调的喜鹊。

  我放下放大镜,重新拉上了窗帘。

  那只蜗牛又要大胆地伸出她的头,朝那颗沙粒爬去了吧?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扩展5)

——传统节日古诗句3篇

传统节日古诗句1

  1、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2、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4、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7、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8、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9、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0、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11、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2、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3、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4、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5、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6、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7、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8、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0、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1、千里暮云*,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2、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23、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5、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6、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传统节日古诗句2

  1、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3、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4、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5、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6、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7、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9、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王建《寒食》

  10、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传统节日古诗句3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扩展6)

——*传统节日的诗句3篇

*传统节日的诗句1

  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但看*地游,亦见摧辀死。——邵谒《长安寒食》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梦魂偏记水西亭。——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传统节日的诗句2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推荐访问:侗族 传统节日 有哪些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3篇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1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