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根本和保障

发布时间:2022-10-31 0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制度建党是思想建党的根本和保障,本文从制度建党和思想建党的概念,制度治党的历史沿革,当前制度治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历史沿革;策略分析

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涵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党建战略,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党建中举足轻重且密切相关的两个内容。

所谓思想建党,就是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教育并武装全体党员,强调党员的党性修养,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人党,而且首先要在思想上人党,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①

制度即是行为规范,党的一系列制度,就是根据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及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概括总结所形成的所有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的规定、条例、规则的总称。可以说,“这样一种党内制度建设,它的确是有民主集中制的一般原则、民主作风和经验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些特点在邓小平看来就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也正是这些特殊性质决定了党内制度建设“是我们任何时候不能轻视的”,并且“应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②

二、制度治党的历史沿革

注重制度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先后创建了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日常管理等制度,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党代表工作制,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延安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日趋成熟,先后制订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结构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许多纲领性文件。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正是靠这种铁的纪律约束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忘我的奉献精神,才赢得革命的胜利。1949年以后,党掌握了国家政权,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配置权,为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党更加注重用制度来约束自身的行为。新中国刚成立,党便及时颁布了《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并选举朱德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除此之外,党还建立健全了政协、人大、工会、妇联等组织,建立了人民信访制度等。

1980 年 2 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同年 8 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在邓小平等领导的有力推动下,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逐步走上正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体现出用制度建设来推进党的经常性工作的党建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制度执行的严格性、整体性、自觉性,注重强化制度的权威,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修订)》、《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等。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纵览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度建设的历史实践,我们发现,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 30 多个相关条例和制度规定,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制定了 200 多个意见办法,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也完善了相应的制度或实施办法,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③

三、目前“制度治党”方面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识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把制度建设与从严治党结合起来。1980年3月邓小平就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意见时谈到,对于“文革”中的错误,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去思考“,单单讲毛泽东同志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同年8月,他更加明确地阐述了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问题。他认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必须靠制度建设予以克服“。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能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可见,“制度治党”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们在“制度治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制度意识有待于加强

轻制度,重思想,是我国的文化习惯。这样的文化习惯,对于党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党和建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一些错误和挫折,大多与我们制度意识不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造成“官本位”、“长官意识”、“人治”等问题的产生。

第二、制度体系尚不尽完善

党章经过多次修订,基本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但是某些具体制度,没有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制度之间缺乏总体设计和逻辑关系,导致重复、矛盾、空白等问题。

第三、制度科学化水平不高

我们的制度中还存在保证性制度缺失的现象。导致现实工作中,发生地方党组织随意变更制度,擅自变更党内法规,形式主义严重,执行力不强等。

第四、可操作性需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制度大多存在着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的通病。条款规定比较全面,但是难以量化和标准化,最终难免流于形式。

四、制度治党的策略分析

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要立体式、全方位推进制度体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一,培养良好的制度意识。

制度意识是对待制度的态度和认识,是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树立科学化的制度意识对实现制度建设科学化至关重要。遵守党内法规制度不仅仅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一种被迫的行为,更重要的要源于内心信仰与行为习惯。科学化的制度意识不仅可以促进制度设计、制度制定实现科学化,而且对制度能否得以贯彻执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党的科学化制度教育,增强全党的制度意识,促进党内法规制度文化建设,使全体党员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培养遵从法规制度的行为习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训练,在党员队伍中形成遵守党内法规制度的良好风尚,以提高全党执行制度的自觉性。④

第二,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制度治党的重要举措。党的制度体系应该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监督制度、生活制度、选举制度、财产制度等)。最核心的是党章,党章是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制度与制度之间应该互相补充、互相制衡、互相联系,共同构建完善的党建制度体系。

第三,提升制度的科学性。

党的制度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我党制度的权威和执行效果。科学性取决于制度的框架结构,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统筹协调,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以及反馈,评价和完善机制等。努力提升我党制度的科学性,是制度建设的重要课题。

第四,加强执行和监督。

对于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是制度建党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方面。就监控系统来看,现存的问题主要是保障性制度缺乏。任何一项制度制定以后,都应当有相应的保障制度执行的机制,如果缺乏保障制度执行的机制,制度就很难落到实处,甚至会被践踏。

[注释]

①刘涛 思想建党: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J]学术论坛 2004年第6期第40页。

②杨章钦 加强制度建设是治党的方向[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6月。

③柯华 肖小华 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J]党的建设 2014年第2期 第11页。

④李春耕 从严治党与制度建设科学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3期 第71页。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推荐访问:建党 治党 保障 思想 制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