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西藏脱贫攻坚强大内生动力
中国反贫困的决战到了关键阶段,意志和决心将影响甚至决定成败。在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作用下,西藏“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现象较为突出,要确保西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脱真贫、真脱贫”,内生动力培育至为关键,任重道远。
一、西藏脱贫攻坚的阶段性特征
西藏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到2018年,西藏累计实现55个贫困县区摘帽,4813个贫困村(居)退出,47.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5.2%降至6%以下,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这些辉煌的成就为西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西藏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西藏提出在2019年实现剩余的15万贫困人口和1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从绝对数量上看似乎并不多,但这19个深度贫困县、区(总面积达54.7万平方公里)的15万贫困人口都集中在边远高海拔地区、灾害频发多发地区和生态脆弱、发展严重滞后的地区,呈现出分布面积大人口密度低(如那曲双湖县人口密度低至每平方公里0.1人,即要10平方公里才有1人居住),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二、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的重大意义
(一)内生动力培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提出了“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等重要论断;深刻指出“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调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因此,脱贫攻坚“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生动力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深刻认识和深入推进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内生动力培育对西藏的长治久安影响深远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西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积极主动、妥善有力地应对“两个矛盾”,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现实基础——西藏决胜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培育,因而具有超越性的特殊重大意义。
(三)内生动力培育为西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持续精神支撑
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视角看,西藏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和全国相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西藏贫困群众的增收仍然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在农牧区,贫困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较少,家庭生产和生活物资积累匮乏,自我发展能力差,存在 “绝对贫困基本消除,相对贫困有所增加;生存性贫困基本消除,发展性贫困有所加剧”的现象。
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贫困群众长期过度依赖外力,将扶贫看作是一项“福利”,显然,在西藏脱贫攻坚高度依赖政府“输血”式巨额资金投入的背景下,要在巩固并扩大脱贫成果,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培育和激发贫困群众强大恒久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
三、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面临的挑战、机遇和优势
古语云:“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脱贫攻坚及其内生动力的培育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求得实效。
(一)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总是在既定的、由过去继承下来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制约下来创造历史的。要根本消除包括贫困群众头脑中的“贫困意识”,培育强大的内生动力,就不能把目光局限于“贫困意识”本身,而是要深入到产生这种意识的社会历史、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中思考问题的根源,然后才能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是传统思想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是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三是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的现实机遇
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的最大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越来越多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越来越广泛的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为包括西藏在内的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及内生动力培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体系。
(三)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具有诸多层面的独特优势
首先,是独特的政治优势。
其次,是突出的政策优势。
再次,是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优势。
还要看到,在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历程中,西藏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贫困群众破除陋习旧风,期盼脱贫致富的愿望日趋主动和强烈,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推进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的建议
“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艰苦卓绝的铸造历程深刻启示我们:要让群众有动力,干部先得有精神。
(二)遵循内生动力培育的基本规律
一是要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脱贫攻坚离不开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同样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
二是要有形象鲜明的精神载体。
三是要做好“加减法”。
(三)以特色产业发展推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立足特殊区情和资源禀赋,西藏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的根本之道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特色产业大发展实现经济大增长,从而在消除 “深度贫困”的同时,也消灭与之相伴相生的“贫困意识”。近年来,西藏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发挥出巨大的脱贫效益,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培育积累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启示。
热门文章:
- 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多篇汇总4篇2024-01-04
- 决胜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感悟6篇2023-12-25
- 2023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完整)巩固脱贫成果情况汇报2023-12-12
- 2023年脱贫攻坚的申论范文优秀3篇2023-11-17
- 2023年度农业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计划3篇【完整版】2023-11-02
- 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感悟与收获4篇【完整版】2023-10-27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感悟与收获4篇(全文完整)2023-10-11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演讲稿6篇【精选推荐】2023-10-01
- 我身边的脱贫故事征文13篇2023-09-28
- 村委会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8篇2023-09-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