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事迹材料 >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7篇

发布时间:2022-02-23 13:17:33 来源:网友投稿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7篇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篇1

“医院需要我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接到出征的电话时,王玉娥一口答应:“我可以!医院需要我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2003年‘非典’时,我刚成为一名护士,目睹敬爱的师长冲向了前线。我的职业理想就是由这群无所畏惧的党员前辈点亮的。当疫情再度来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冲锋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最前线。”王玉娥说。

一到武汉,她就一头扎进病房,细致入微地照护重症患者。虽然包裹得严严实实,但她绝不让厚重的防护服影响业务操作,扎针一针见血,插管一步到位。在和病毒厮杀的战场上,她紧握着自己的枪。

与医院第二批医疗队会师后,王玉娥主动对新队员进行防护指导和心理疏导,让他们安全而安心地走上岗位。“工作主动不怕苦,敢于冲锋陷阵”,是同事们对她最多的评价。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篇2

2月2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8名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通过多方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入党宣誓,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当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一线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石家庄举行,宣誓仪式采用多方连线视频的方式进行,在石市五院ICU隔离病区内的5名医务人员和在平山、鹿泉两个医学隔离观察点的3名医护人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同步进行宣誓。经过严格的组织程序,最终孙扬、张哲、蒲蕾、高红霞、韩琳、刘爽、刘修伟、王晓林8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影报道

2月2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8名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入党宣誓现场。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影报道

2月2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8名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入党宣誓现场。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影报道

2月2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8名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通过多方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入党宣誓,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影报道

2月27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ICU隔离病区内的5名医务人员通过网络连线视频的方式进行入党宣誓,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篇3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

1月24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大量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有钢铁般的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整个中华大地。当我们团圆时,应该想到一些战士仍然守在祖国前线,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没有一丝懈怠,因为这份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关乎着百姓的满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雨点冰冷,机器轰鸣。除夕之夜,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上百台挖机、推土机等机器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点,工人们已抵达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个春节,他们无暇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坚守在各自的“战潮上,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远程视频,报个平安。

疫情严峻,物资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护目镜,有人捐出来元宵,有人捐出了糕点,善举涌现,凡人善举,小我献出大爱,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击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更要行动。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扛起社会责任。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各个从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篇4

1月的武汉,寒意袭人。

1月6日,张霓所在的感染科三病区,按照医院紧急安排,临时改造成隔离病房,准备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作为一名在感染科工作了10年的护理人员,她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了名。

13日,第一批患者收治入院。张霓和同伴们换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头扎进隔离病房。

憋闷,气促,流汗,呼吸困难——这不仅仅是感染患者的病毒之痛,也是每一个布满水气、模糊不清的护目镜背后,医护人员苦撑六、七个小时的“极限时刻”。

“每一天,我都要戴着两层手套,在模糊的视线中进行留置针穿刺,连摸带猜,所幸能一针见血。”张霓打趣道,我都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高的穿刺水平。

在发热病房,张霓的主要工作,除给患者完成药物治疗,还要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为患者洗脸、刷牙、翻身、换衣服、擦拭身上,甚至协助大小便,倒尿壶、倒便盆。一些老人感激地说,重病床头,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也未必能照料如此。

“来世,我们再做亲人可好”

1月18日,张霓进入隔离病房第六天。这一天,也注定将成为她负疚终生的一天。

晚上6点,她和往常一样,下班后去给相依为命的大伯送饭。1分钟,2分钟,5分钟过去……张霓整整敲了20多分钟的门,打了无数个电话,门的那一头,却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撬开门,发现大伯倒在地上,已没有了呼吸。赶来的120救护人员告诉她,大伯因心肌梗塞已经过世了5个小时。

她打开大伯的手机,发现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自己的。当时,张霓在隔离病房,没有带手机。

“从小将我养大的大伯,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没了。”张霓抱着他冰冷的手臂,一遍又一遍哭着说“对不起”。

张霓一岁时,爸爸因车祸去世,随后妈妈改嫁。“在我30年的人生中,是大伯和奶奶把我带大的。”她说,虽然按辈分唤了几十年大伯,但在她的内心,早已认定了这个替她遮风挡雨的“爸爸”。

大伯知道她科室的电话,可过去十几年,再急的事也不会打,怕影响她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在她工作的时候打电话给她,也是最后一次。

夜深人静,在泪水打湿的枕上,“爸爸”的音容笑貌不断在张霓的脑海闪回。

“他有脑梗、高血压、风湿,还有心脏病,他总在电话里跟我说他很好,吃得也很好,让我在一线安心工作不用担心。”张霓哭着说。

寂静的夜,她与“爸爸”一遍遍在心里拉勾:“来世,请让我尽未完的孝道,我们再做亲人可好?”

重返一线,救活了78岁的卢爷爷

匆匆料理完大伯后事,张霓便向护士长申请重返一线。护士长让她多休整两天,她说:“所有医护人员都在抢救患者,我的亲人已经没了,不能再让更多人失去亲人,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1月初,78岁的卢金活老人在打乒乓球时,不慎接触到被感染的球友,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1月9日进入同济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此前,卢爷爷患有20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1月18日一度出现危重症状。

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湖北省医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带领医护人员对卢金活进行了20天的全力救治,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月29日,卢金活老人治愈出院,成为全省首个高龄重症患者的治愈病例。

“卢爷爷终于挺下来了!”她说着说着,眼泪又流下来:“不光是我,我们病区整个医护团队都护理过他。”她说,即使在重病期间,卢爷爷也坚持把自己收拾得很干净,再难受也努力吃东西,配合治疗,从未放弃。

逝去与重生间,张霓对生命的重量,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会。看着病床上的患者,她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他!”她要让这些生命,替“大伯爸爸”好好活下去。

日记的最后,她给“爸爸”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一天,我爱的人不在了,我会找一个天使,让他替我来爱您。”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篇5

__是民大医院为数不多的男护士,春节期间正好在心内科值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医院大年三十便成立了隔离病区,专门收治疑似、确诊病患。曾在ICU病房工作3年,有护理危急重症患者及传染病人经验的__便想着前往防疫一线工作,但苦于心内科没人替班。

正月初二,休年假的医护人员全部返院上班。一下夜班,__便找到护士长、科室主任,口头请愿前往一线。

“我也要到隔离病区的岗位去。我是男子汉,应该有担当和责任。”正月初三,还没得到消息的__拿着“请战书”直接找到了院护理部。

正月初四,__如愿被分配到隔离病区。但隔离区护士长__一直在重症病房,无法为他安排工作,__只能在外围做一些服务工作。

“护士长一出来,请第一时间让她跟我打电话。”当天下班时,__留下了手机号。

“我是__。马上有一个呼吸机插管病人,你在ICU工作过,现在需要你,你多久能赶到?”当晚_时_分,在家中待命的__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电话。

“10分钟内到。”挂断电话,__快速出门,8分钟后出现在__面前。

尽管有心理预期,进入隔离病区后__的第一感受是“比想象中严峻”,他迅速调整心态,开始战斗。

“进病房时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口罩、帽子、护目镜、手术衣、防护服等一样也不能少。”__说。由于全身上下裹得严实不透气,口罩戴久了有时感觉出气困难,还会留下勒痕。难受的时候,“恨不得一把将口罩抓下来”。

尽管护理工作繁琐辛苦,但对患者的细致照顾不会减少。护理中,__尽量多和患者说说话,给他们打气。

“两名患者治愈出院,我要把好消息告诉每一名病人,让他们看到希望。”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篇6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疫情中医生护士事迹篇7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

你们好!

在我们满怀期待迎接新年的除夕夜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降临在中国武汉。您以坚定的职业道德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上。

病毒与灾难的可怕,只有医护人员知道。而你们却不愿屈服于恶魔之上,铤而走险,戴上口罩,穿上沉重的隔离服,挺起胸膛,迈出矫健的步伐,全副武装,用尽全身心的力量抗击疫情。与你们较量的不止是生与死的考验,还有日日夜夜替你操劳。为你担心的家人啊!对于父母的劝告,孩子的呼喊。你们狠下心来奔赴前线,说着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令由不由深感敬畏之情。

倪芳护士长说:“现在唯一的信念就是,与同事并肩作战,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辱白衣天使的使命和责任。”看到视频中团结互助,相互鼓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白飘飘的衣带,衔接了相互的心,毗连了彼此的满腔热枕。一位有25年工作经验的主任医师写申请书,自愿参与治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还有许许多多外科医生与护士们自愿出征全力支援呼吸科。全国各地的专家,医生,护士都写下了“战书”,签下了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名字。

许多的护士,家离得都很近,但他们却不愿回家,舍小家为大家,把思念化作力量,战斗在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只有白衣天使的到来,才能使垂危的身躯变得痊愈。也是因为有你们的存在,才能使绝望的眼神变得明亮。凶恶的病毒,也是因为有你们的血肉身躯才收敛了疯狂。世界也是有了你们的奋力拼搏,才变得充满辉煌。你用你们的职责勇气和耐力换来了患者的健康与平安。也是因为你们精湛的医疗技术,才挽救了人民的命,给人类带来希望与和平。

“这是我们的责任面对这样的恶魔,我们不能退却,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保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家园。”一位护士平凡的语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主义壮歌。正是因为你们无穷的力量才能把病情灭亡,才能把病人守望。只有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才能看到雨后绚丽的彩虹。

在我眼里你们是阳光,带给世界温暖。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真诚的祝愿你们早日凯旋归来永远幸福安康。

此致

推荐访问:疫情 事迹 护士 疫情中医护人员的事迹 疫情中医务工作者的事迹 疫情中医生护士的感人故事 疫情中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 疫情中医务人员的感人故事 疫情中的护士事迹 疫情中的医务人员事迹 疫情最美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疫情护士主要事迹 医护人员疫情事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