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3篇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篇1关于国企改革的心得体会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循序渐进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篇1
关于国企改革的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循序渐进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国企改革的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循序渐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循
国企因循国家体制,循政治体制,循人事制度,循薪酬制度,循稳稳之道。求:国企名副其实,个人位子得保,权力能予运用,效益日趋下滑,亲属佑护得当,天下太平大吉。循此道,必自取灭亡。
循国企之制度,用国家之资源,谋社会之福,群众之便利,国进之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循环往复,国富民强。反之,穷则思变,循政治之道,左右逢源,在其位,谋其政,高瞻远瞩,大公无私,谓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反之“当权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暑”。
循人事之制度,应观其言、察其行,言行考察。有:聘其位,不予利之碌碌无为者;
谋其位,窃企利之魍魅小人者;
居其位,谋拆借之虚度光阴者。
循薪酬之制度,市场经济千变万化,飞速发展,观念翻新,而薪酬制度几十年守成不变,论资排辈,同岗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谈何进取,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企业创新发展最大的瓶颈。
循稳稳之道,乞嗟来之食,充碌碌之饥,抱残守缺,前畏狼,后惧虎,倦而居之。只求一隅而偏安,苦苦守成终不成。
二、序
学习国家政策,了解市场规律,前瞻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商机,果敢投资经营,创新管理机制,有序有方略,循序方可就,顺势者天道昭昭。
企之机,序谓理,理清、理明、理出天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解”。梳理得网络脉络之盘根错节晓悉,纳万象百态与心中,一举一动一得一失俱明。序则有形,意为得。
序人事,人与人与人为众,一口彐为事,人事可理解为:众人一人一口事或成或败,人事是至关之重要。人事序,颇费心;
阅人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企之阅人,商机遁失,无多时日,智者用人,一面洞察。
序薪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薪为劳者所酬,劳之多酬之丰,人皆谓劳之,反则不明,生闲怨,波及远,累及深。
三、渐
渐思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之思想转变,循序渐进。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再宣传教育。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而再,再而三,随势者转,隋势者呆。
渐制度,制谓人之桎梏,久而久之,思不知其变,已受其制;
导其思,引其道,渐变其制,渐变渐引渐导渐进。度,审时度势,受命度情,观其行度其人,渐知渐明渐行渐胜。
渐薪酬,国家在发展,经济在进步,消费在提高,薪酬之变应渐行,定级调整、物价调整、工龄调整、奖励调整、效益调整、考核调整。
渐稳稳,人进我退,人退我进,人驻我扰,人疲我打,工心为上,攻城为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事。说之、频之,掠其心夺其志,昭彰日月,其垒必自破。
四、进
进心、进思、进谋、进福、进利。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进心是第一要义,心若无,则皆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进思是第一阶梯,若无思,则皆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进谋是第一取向,若无谋,则无取。不昧已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若无福,则无久。利国、利民、利人、利已,若无利,则无成。
观企真相,如剥茧抽丝,一直到底;
治企之疴,似奄息病人,补宜温和;
惩企之蛙,借势以利导,温水烹之;
企之兴隆,循序渐进,善莫大焉。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篇2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企业改制浪潮,国家把许多亏损企业、微利企业、账务状况不好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象破铜烂铁一样,以低价或零转让的方式,卖给了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责任,同时也造就了数百万百万富翁或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为什么在国家看来象工业垃圾一样的企业,有那么多的企业负责人趋之若骛,争相购买,而且能成就那么多的富翁。
在这里,我们不探讨国家推卸责任的作法,也不探讨国家政策方面的失误以及政府官员管理国家的无能,只探讨这一轮大规模的企业改制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就涉及到国家、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三者的利益了。
首先,我们来看国家。国家卖掉了企业,收回了部分投资,减轻了负担,同时把职工推给了企业,也推掉了国家本应对职工所担负的责任。这时的职工成了企业的股东,作为股东就应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企业盈利还是亏损,能否发出工资,一概与国家无关。这样看来,国家似乎是企业改制的受益者。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九十年代是企业改制的商潮,也是工人大量下岗、失业的高潮。以至于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来搞就业、再就业工程,其花费远远大于国家收回的那点财力。另外,下岗、失业人员带来的不满情绪、家庭离异带来的社会问题,给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就远远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了,也远远不是用金钱就能够摆平的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罢工、罢课现象此起彼伏,以至于美国军队把坦克都开进了大学校园。经过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大量辞退工人,造成了美国人民的不满。同时,美国人民生活状况的恶化,使离婚率上升,不良少年大量产生又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再加上越战的影响,使美国政府疲于奔命。有此教训,后来的美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结合美国的经验教训,我国现在社会问题复杂,治安状况不好,与企业改制能没有关系吗?
因此,在我看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企业改制国家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其次,我们来看职工。我接触过许多改制企业的职工,说实在话,他们对企业改制的热情并不高,只不过他们面对国家强力推行的改制和企业负责人的压力、劝诱毫无办法。既然国家都可以把作为主人翁的职工抛弃,改制后的企业主为什么就不能呢?事实证明了职工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改制后,职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可是职工手中的那点可怜的股份就象股市上的散民一样,任凭大股东们的蹂躏,在企业发挥不了丝毫的作用,职工(股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升反降。改制前,企业负责人是由上级任命或由职工选举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企业负责人还有所顾忌;改制后,企业成为无主管上级的独立法人,企业主控制了大股,任何人也奈何不了他们,他们可以随意地决定企业和职工(股东)的命运。
有的企业可以长期不召开股东大会,可以长年不给职工长工资甚至拖欠职工的工资,可以以企业亏损的名义不给职工投保。职工在企业中只能唯唯诺诺,看企业主的脸色行事,职工的心理压力比改制前更大,关系更加紧张。
改制时,国家给了职工一个保护期,但保护期一过,企业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用人观决定用谁不用谁,在这种情况下,那个职工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除非他做好了失业的准备。即使你再小心谨慎,保护期过后也不一定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保护期满后都会大量的裁减职工或招用农民工以降低费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大量下岗失业工作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改制企业的职工要求退回到改制前的状况。也许本人孤陋寡闻,见识不多,没有发现改制后蒸蒸日上的企业和心情愉快的职工,遇到的都是些满腹心事、对企业改制不满的落后群众。不要忘记,这样的落后群众在全国有几千万呀。
既然国家没有受益,职工没有受益,但总得有受益的人吧?那就只有企业主了。
再次,我们来看企业主。企业改制后,企业主会通过各种办法增加自己的股份而挤压职工股东的股份以达到控股的目的,这样才能控制企业、控制职工,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每个职工的头上,才能把改制时国家给企业的优惠政策转化为个人利益。
改制前,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他们不满上级主管部门对自己的控制,因此在企业中才有“婆婆”一说。改制后,企业主从“媳妇”一跃而成为职工的“婆婆”,他们不仅继承了“婆婆”们的一贯作风和作派,更有变本加厉之势。十年媳妇熬成婆的企业主们,感到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快感和幸福。现在他们可以大胆地说:这个企业是我的,我就要说了算;我想给谁长工资就给谁长工资,想长多少就长多少;我想用谁就用谁,一切都要看我高兴不高兴。
这时的企业主可以把大量的资金抽调出去,为自己的儿子成立新的企业,可以把大量的业务转移到自己亲戚的企业中,可以人为的造成企业亏损而长期不给股东分红,可以多年不给职工长工资而让自己的工资高于职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可以十几年不召开股东大会,可以随意地购买高档住宅和高档汽车,可以肆意地花天酒地、享受企业改制带来的美好生活,总之,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据我接触到的改制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党组织和工会只不过是陪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一切工作都要看企业主高不高兴,对他有没有利。
企业主们的幸福,有些政府官员都羡慕不已,因此才有了官员傍大款的现象出现。企业主没有上级的管辖,没有众多的限制,不用在官场上装出一付正人君子的假象,也不用年年进行考核,只要不被税务局抓住,他们的生活就象《智取威虎山》中扬子荣唱得那样:美好的日子万年长。
不难看出,企业改制的最大受益者是那些把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化为己有的企业主们,他们合理合法的得到了利益而把职工或问题依然推给了国家,他们和政府官员一样体会不到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7月5日,中航工业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精神。中航工业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谭瑞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顾惠忠、吴献东、高建设、李本正,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张希出席会议。
谭瑞松首先全文传达了的重要指示和的重要批示。他指出,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国企改革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深化企业改革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随后,谭瑞松深入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取向,突出问题导向,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资本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因企施策,持续攻坚,不断把国企国资改革引向深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和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精神,谭瑞松代表中航工业党组对各单位深化改革提出几点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会议精神。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国企改革,深刻领会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深刻领会中央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期望与重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大使命担当,自觉落实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其次,要积极谋划和推动改革。要加强对中央文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改革的顶层规划、实施路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工作谋划和顶层推动,更好地牵引和推动深化改革。再次,要把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在目前发展阶段,很多经营层面的难题,也需要通过改革来破解。譬如“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各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坚决抓好中航工业“瘦身健体”六项任务的落实,严格执行总经理7号令,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精神、魄力和韧劲去突破瓶颈和痼疾,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最后,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
中航工业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在京各直属、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7月4日电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作出批示指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面对新常态、新形势,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遵循市场规律,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新经济,依托“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提高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按照突出重点、规范有序、量力而行、防范风险的要求,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各地区、各部门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监管制度,积极为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委员、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勇宣读了重要指示和批示并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取向,突出问题导向,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资本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因企施策,持续攻坚,不断把国企国资改革引向深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篇3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看法
首先,国有企业是怎样形成的呢?
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在城市通过没收和赎买的方式对旧中国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进行改造,逐步转变为国有资产。在此基础上,国家的劳动政策是:高就业、低工资、低福利、高积累的“两高两低”。这样,工人们的剩余价值基本上全部用于社会积累和社会再生产,不断地扩大国有资产的总量。
在农村,当农产品的价格过低时,农民们就会拒绝出售。为了压低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强行掠走农民们的剩余劳动,用于支撑起城市全民企业及其职工的有关利益,国家强行在农村实行了集体合作社制度,这样,就形成了集体所有制。
应该说,城市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乡镇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构成了国有企业。而全民和集体也不是彼此分离,互不相连的,他们互相弥补,互相渗透。因而,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城乡居民共同所创造的。
其次,我国国企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是各项改革中争论最多、最激烈的。在改制过程中,主要体现有1997年推行股份合作制,1999年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2002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3年加快实施股份制改革和经营者收购等。取得的成绩也比较显著:
一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的数量已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30多万个,减少至目前的10万个左右,但国有资本的总量并没有减少,而是有所增加。全国500强企业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349家,占69.8%;资产占94.9%;利润占88%。
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理论上政策上已明确股份制是公有制包括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资产重组等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不断改善股权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委托代理关系,改进鼓励与约束机制。
三是开始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不仅明确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而且对自然垄断性业务方面,也在探索如特许经营权拍卖等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四是逐步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国家统一所有,由中央和省地两级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各级国资委正在逐步减少非出资人职责,以便较好地承担出资人的职责。
尽管中国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正在逐步走上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轨道,但是,上述改革远未达标。国有企业的数量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的数量还是太多,国有资本仍需向能发挥优势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国有大中型公司的股权结构仍有待完善,治理水平亟待提高。垄断行业改革才刚刚开始,已逐渐成为国企改革重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刚搭起架子。最重
要的,国务院国资委前一段用了大量精力处理过去改革遗留的问题,很难集中精力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国有金融资产、自然资源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体制的框架还没有搭起来。总之,今后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重,仍需抓紧做好。
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
国有经济的历史存在权,就在于它是保障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经济基础。纵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每一项都需要国有经济发挥其基础性的保证功能和功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都和这些任务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出发,重新认识国有经济的功能;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去把握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因此,国企的目标应该是全民福利极大化,还是企业现金收入最大化?我认为,在新的体制下,国有经济的主要控制形式应是控股方式,国有经济应与合作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在市场平等的相互关系中为人民做贡献。政府应当追求的是社会福利总和的极大化,而不再是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利润极大化。国企的目标还应该体现为对资源控制方式和效率的最大化。国企应该淡化盈利性目标,提升公益性目标。建立国有控股公司的过程就是一个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国资委可以通过有效监管国有控股公司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国有资产存量的重组,客观上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在组建控股公司时,要按照国有控股公司的种类,分类组建国有控股公司,一类是竞争性产业的国有控股公司,一类是非竞争性产业的国有控股公司。其中,在非竞争性产业中,应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提升非竞争性产业国有控股公司的竞争力。
其次,垄断性行业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解决垄断性产业改革问题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逐步完善,私分、侵吞、挪用国有资产的腐败现象有所遏制。但是,由于多数国有企业处于垄断性行业,部分经营管理者的行为逐步转向政策性和机会性寻租的集体腐败。现在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事关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保证政府投资主体的前提下,强化市场定位,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行政性委托管理为企业委托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次。积极引导、帮助、支持企业寻求外国合资合作伙伴,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整体实力。
国企改革的方向,是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我们从更远的历史时空来理解、体察国企改革的过程,才可以对国企改革的方向问题形成清醒的认识。1992年我国对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即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方向和基本目标。这个方向和目标在20年来没有改变过。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的任务是进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而不是走向私有制道路。这是国企改革的实质所在。
推荐访问:标签 国企改革 心得体会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怎么写 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总结 关于国企改革的心得体会2020 国企改革有感 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考 国资国企改革心得 国资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
- 环境保护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3篇2025-01-12
- 学习弘扬铁人精神心得范文3篇2025-01-12
- 基层社区干部个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篇2025-01-12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9篇2025-01-12
- 机关以案促改集中学习心得体会选集6篇2025-01-12
- 交通安全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锦集3篇2025-01-12
- 纪念辛亥革命主题心得体会4篇2025-01-12
-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心得体会范文锦集5篇2025-01-12
- 个人实训安全培训心得体会10篇2025-01-12
-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优质范文3篇2025-01-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