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边防散记
走进察隅
从昌都去察隅的路。不仅路途长而且路况差。必经的怒江沟是通往察隅的咽喉之道。刚遭遇过夏季山洪爆发冲刷。大面积塌方的公路正在武警交通部队组织的修复之中。我们一路颠簸,逶迤前行。我们从昌都行程120公里返回并穿行过邦达草原南下,比第一次过草原时更感到了她的雄奇壮阔。从地图上看经由以拥有众多美女而著称的田妥。穿出玉曲江河谷。一下子就迷失在茫无边际的邦达大草坝里。那是一片片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原野。藏民们将这片原野称为邦达。邦达大草原究竟有多大?到现在恐怕谁也说不上来,因为它地跨五六个县,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烟。据说,它大到连飞鸟都飞不出它的边际。人们只是把它叫做500里长草坝。
那是一片让人心醉,有时也让人有些恐惧的大草原,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夏天草原上到处是沼泽地,到处流淌着雪山的融水和雨水。高原上的雨不下则已,一下就是瓢泼盆倾。昏天黑地,有时还夹着冰雹。雪山融水和雨水慢慢又汇聚成无数的小溪。最终流到玉曲江里,这景象在无垠的草原上恰似一条条飘飞的丝带。遥远的地平线尽头,是一座连一座山势平缓而又变幻无常的山岗。听随行的同志说冬天从拉萨转回的时候。草坝常常被茫茫的大雪覆盖。无垠的原野上似乎了无生机,连到处都是的乌鸦都藏起了它们的身影。
穿过邦达草原南下便进入了怒江沟的腹地,这是一条沟壑纵横,一眼望不见底的大深沟。蜿蜒盘折的公路都深藏在这大山的褶皱里。这里多数路段都还是刚刚修通的临时通道。武警在那些狭窄危险的地段正紧张地指挥着上下通行的车辆。在一段被山洪冲毁的水泥桥边,武警正在处理一起事故。听说是正在施工的一位武警战士推土机手。作业时不幸被一块突然滚落的巨石砸翻,生命垂危。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禁使我由衷地生出许多敬佩和感慨。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句在中国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伟人的名言。在西藏高原随时都可能得到验证。这是现实,绝不是妄言。
我乘坐的是军分区的车。车况好。驾驶员技术也是一流的。尽管途中也有过几次险情,但都被安全地排除了。也算是不幸之中之万幸。当我们到达去察隅的中间站——八宿的时候。时间还不算太晚。那一晚住在八宿县武装部政委的宿舍里,随行的同志给我讲起了许多边防官兵和家属探亲休假和出差途中因怒江沟山洪爆发。路途中断或突遇塌方和泥石流所遭遇的种种惊心动魄的风险。有的拖儿带女要步行达一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这是我到西藏军区第一次听到了这些鲜为人知。闻所未闻的令人悲痛的真实故事。西藏高原真是一个神奇美丽的高原,但又是一个充满艰险,蕴藏无情的高原。有人说这里是生命的禁区,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天的行程完全是出乎预料的。由于驾驶员突然患了重感冒,我们的车速不得不慢了下来。当我们到达川藏线上的重要驿站——然乌的时候,天色将晚,天气也起了变化。全政委告诉我前面是西藏一个很有名的湖泊,叫然乌湖。海拔3990米。以西藏平均海拔而言,她当然还不能很有资格地说是高海拔上的湖泊。我终于记起来,我在军分区的时候,分区徐定国副司令员给我送来的一些照片,其中就有不少他拍摄的然乌湖的风景照片。他的拍摄技术不错,拍摄的画面都很美。其实我还没有来西藏前,就听说西藏军区的不少领导和官兵都十分喜欢摄影。装备也不错,有的甚至可以和专业摄影师相媲美。
我们乘车沿着湖边一路南行。这是一个狭长的湖泊。碧蓝色的湖水映照着碧蓝色的天空,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十分生动,波光粼粼,山水斑斓。
我们停车湖边,观赏然乌湖的景色。
森林再次出现,于我们不约而至。
两座带有原始森林风格的山从左右两个方向。几乎是同时延伸到湖水里。而在两山的倒三角中间,升起一座雪山。此时,雪山上空有一片暗淡的云。湖水一直铺向远方。
然乌湖的左侧,倒是丛林与河流交错。相互挽着走向远天:在天的尽头。又是一群雪山,与浮云为伍。雪峰似乎笼罩在雾霭中。让人的眼光久久不愿离去,心灵停在寂静的自然里。
然乌兵站海拔3990米。然乌湖应不应该属于高原的湖泊,还需要地质学家定论。听说它是地震后山峰折断,将河道阻隔自然灾变后的墓志铭。
走出然乌湖,我们加快了车速。驾驶员小张,仍然发着高烧,他边加快车速。边不停地喝着矿泉水,以降低发烧带来的不适。车仍在重重迭迭的山峦问奔驰,扬起一路黄灰。小张对我说,前面就是海拔5000米的德姆拉大雪山了。放眼望去,山势并不陡峭,山顶上仍有积雪。我在拉萨时就听说过这座雪山。它与西藏境内的其他雪山相比海拔并不高。但却因它是川藏线上通往察隅的天然屏障。发生过不少风险而被视为畏途。有轰动全西藏的雪山大雪崩。有西藏军区领导在雪山被困一个星期的真实故事。我们经过德姆拉大雪山应该说是很顺利的,没有遭遇什么突来的风险。随行的同志讲,其实这个季节同样也是德姆拉风云突变的季节。
翻越过德姆拉大雪山。一路南下。我们开始看见了绿色的山,绿色的森林,呼吸也变得轻快了。我们的车沿着仍然崎岖的山道向边境县城——察隅驶去。
察隅是与印度和缅甸接壤的一个边境小城。位于西藏东南部,行政区划归属林芝。县城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全县人口不到3万人。生在两山夹峙的缝隙里。但海拔很低,氧气充足,气候宜人,与我曾经工作过的云南怒江携手相连。怒江境内的独龙江就发源于察隅境内的恩梅开江。军区的一个边防团团部也就驻守在这里。县城不大,团部几近占去了三分之一多的面积。团部环境不错,西藏部队长期存在的“三难”问题在这里还不是十分突出。得天独厚的是县城边的山上有温泉,团里把温泉水接进了团部,于是成了西藏军区名副其实的温泉第一团。
察隅地方虽然小,却是边关重隘。1962年这里的边境曾是中印自卫反击作战的重要战场。第二阶段作战中,在东段最著名的两大战役之一——瓦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此战对缩短战争进程,推进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察隅县军民团结作战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热门文章:
- 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学习心得感受优选4篇2025-01-12
- 六稳六保学习心得体会7篇2025-01-12
- 幼儿园2023年度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3篇2025-01-12
- 保持师德演讲稿甄选3篇2025-01-12
- 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范文选集5篇2025-01-12
- 在2023年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5篇2025-01-12
- 欢庆国庆节幼儿园的活动方案6篇2025-01-12
-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职工心得感想3篇2025-01-12
- 新任职领导表态发言稿9篇2025-01-12
- 长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3篇2025-01-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