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
摘 要:良好的工作效率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而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运用到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当中,希望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是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改善水环境和水利经济实现的物质基础。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水利工程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抓好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养护维修、工程的观测、工程的防汛抢险等。
一、水利工程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是现代工业化的一个管理概念,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经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 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不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 力争最佳。其基本原则是“ 精、准、细、严”。即通过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从而从总体上提升单位整体效益。具体要求,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准是准确、准时;细是做细,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概言之,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将管理工作作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 强调执行力。
二、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1.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搞好建设管理工作的基础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转换建设项目投资经营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建设管理模式逐步走向开放、科学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既是我国现阶段大规模水利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需要。水利项目一般具有公益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特殊性。为此,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建设和管理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权责,强化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全面推行并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提高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水利建设和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是搞好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和效益管理,而且要站在政府的角度,统筹考虑和安排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有机衔接。同样,具有经营性的水利项目, 也要本着“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投资业主的作用,由业主依法组建项目法人组织项目建设工作,并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全过程负责。有条件的地区,应鼓励和推动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和项目建设法人社会化,逐步推行通过招标或授权委托的办法,积极利用市场机制选择专业性的项目管理机构(或公司)担任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法人,形成专业化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效益。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要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建设监理法规体系。通过学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通过学习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时间、因空间、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实行“小业主, 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业主也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动力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能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为此,务必转变六种观念:一是转变水利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的观念,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观念;二是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树立水是商品,征收水费是实现以水养水、自我维持的观念;三是转变水利事业只姓“农”的思想,树立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观念;四是转变等靠要、吃皇粮的观念,树立试闯冒、依靠自己的观念;五是转变安于现状、守摊子的观念,树立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六是转变安于贫困、讲义不言利的观念,树立义利并重、脱贫致富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行业早脱贫,水利职工早致富。◆
参考文献:
[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解读[J].中国水利,2005,(04).
[2]戚志中.浅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热门文章:
- 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学习心得感受优选4篇2025-01-12
- 六稳六保学习心得体会7篇2025-01-12
- 幼儿园2023年度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3篇2025-01-12
- 保持师德演讲稿甄选3篇2025-01-12
- 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范文选集5篇2025-01-12
- 在2023年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5篇2025-01-12
- 欢庆国庆节幼儿园的活动方案6篇2025-01-12
-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职工心得感想3篇2025-01-12
- 新任职领导表态发言稿9篇2025-01-12
- 长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3篇2025-01-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