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生为本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2-10-29 19: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也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此班级管理的状态如何,将直接影响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正因为如此,以生为本理念下学生管理理论的发展亦成了教育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关注点。本文将主要探讨以生为本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以生为本;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违背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甚至到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认为"乖巧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远远适应不了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要求。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班主任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成为班主任服务的对象。只有当班主任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服务对象时,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一、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班主任从观念到行动上应把学生看作班级管理的主人,这就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从班级目标、班级计划及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到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到各项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管理者和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对班级中的各种事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可能有人会说什么事都让学生管理和执行,那要班主任做什么呢?班主任的作用就在于协调和指导,教给学生管理班级的方法,处理学生处理不了的矛盾和问题,把握好正确的方向,使班级气氛和谐、向上,使每个学生健康发展。当班主任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后,不仅教育效果显著,而且班主任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思考班级的发展、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等较为棘手的问题。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就整体而言学生管理工作要为培养"四有"人才服务,从管理的角度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在当前特别要强调整顿教学秩序、优化育人环境。上述管理目标对高校各年级是共同的,但在管理方法上要因年级而异,不能一种风格、一个模式、"煮大锅饭"。那样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各年级由于受教育的经历、成才的环境、群体心理等因素不同,因而管理的方法,形式在层次上的要求也不一样。大学的绝大多数学生乐于接受"自律、自治"的管理方式,而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则常抱怨班主任、辅导员和自己接触太少,遇到一些问题束手无策。

二、以生为本理念下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化、学者型的专职骨干队伍

这支队伍由学生政工干部和政治辅导员组成。高素质即指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要高。学科化、学者型即指在学生思想教育领域或学生管理领域的某一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根据目前专职骨干队伍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如下工作:其一,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充实学生政工干部,特别要配备齐政治辅导员;其二,要创造条件,保障经费,让专职干部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其三,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必须从政治思想,业务工作,职务职称,生活福利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关心和支持他们,使他们感到有奔头,有干头,受人重视。

2、建立一支以班主任和导师为主的教师基本队伍

教师队伍具有人数多、涉及面广,接触学生多,容易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学生工作等特点。因此,以班主任和导师为主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队伍。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教书育人"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参与学生工作。要建设好这支队伍,必须抓好如下方面工作:第一,端正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的责任感,确立"教书育人"的观念;第二,建立、健全班主任、导师制度以及科任教师开展学生工作的制度,确保"教书育人"制度的实施;第三,制定有力的措施,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第四,抓好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在提高他们政治思想觉悟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3、建立一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辅助队伍

高校学生随着自身发展逐步成熟以及参与管理意识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大为加强,甚至有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效果比教师管教要好。正因为如此,高校必须充分相信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要注意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社区学生组织等学生组织的作用,让他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充当辅助角色。要建设好这支队伍,必须解决三方面问题。首先,思想上学校各级领导要十分重视学生干部的作用,相信他们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能以任何借口扼杀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但根据高校学生不够成熟的弱点,必须克服过分相信,放任自流的思想倾向,尤其要加强政治方向上的引导。其次,工作上要大力支持,敢于放权,为学生干部撑腰。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干部工作的指导,使其工作不要偏离学校管理的轨道。其三,政策上要给学生干部以保护,在学生综合测评、评优、奖励、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要体现学生干部的工作业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学生干部。尤其对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优秀学生干部在毕业生就业时优先考虑留校,优先推荐就业等。

三、结语

总之,大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但由此认为学生就是被管理者则是不完全正确的。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作用,就要大胆地把班级工作的运作、策划、执行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担负起班级管理工作的重担,使其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晓淼.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

[2]李红燕.民办高校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4,(4).

[3]鲁汉玲.浅谈高校心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4]姚斌,汪勇,王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

作者简介:付平(1985.2-),男,重庆人,西京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推荐访问:为本 管理模式 理念 创新 学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