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新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及我校特色,确立了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及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建立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体系。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79-03
随着我国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不断提高对工程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同时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实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领域也不断增加。其工作内容已不再只是原来的工程勘察,而是包括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监理”等各方向,来服务于交通、水利、水电、铁路等工程建设部门。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设计、环境岩土工程评价与治理、岩土工程施工和监测等工作。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2010年新上专业,是在两个原有专业(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在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土木工程中两个已有专业(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的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目的是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满足社会工程实践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
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和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拥有良好的公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勘查技术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铁路、公路、房建、市政等领域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物探、地基处理等、地质灾害的预防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学生在校系统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获得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将其应用于各领域。同时根据本专业的学科发展以及社会对勘察类人才需求的特点,确立了我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指导思想:宽口径、厚基础、强适应,适应学科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学习与单位工作之间的无缝连接。
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专业建设
在详细调研国内外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特色,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索,对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手段进行一定调整,建立了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新体系,课程教学体系的主题思想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整体优化。
1.构建递进式强化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突破传统的本科教育中“老三段”(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序列体系的课程模式的培养模式,构建了递进式培养模式:即初步培养、单项强化培养和综合提高的培养模式。在初步培养阶段,学生一入学就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学生除了学习一些基础课外,同时学习专业概论课,形成对本专业的初步认识。在单项强化培养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集中的理论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来强化学生在单项技术方面如岩土工程勘查、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综合提高培养阶段主要是采用典型工程案例教学,通过对整个工程案例进行整体介绍,包括工程勘察、方案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多个方案的论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宽厚适宜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构建课程体系时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出发点,首先明确了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地位和任务,以及各科课程间的界定和联系。课程体系设置在横向上,打破学科分割,将全部理论课整合为五大模块,即人文课、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选修课,学生除了进行系统地理论和专业课程学习外,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对选修模块进行课程选修,从而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纵向课程安排上,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以“数学、力学-地学-勘查技术-工程实践”为主线,同时强化外语、计算机在本专业上的应用能力。依托土木工程,以培养注册岩土工程师为目标,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的培养要求,一些主干课如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要有足够的深度,从而使学生具备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地学和勘察技术等相关课程,如岩土材料力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普通地质学、矿物学与岩石学、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工程物探等课程,在保证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的同时,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如《基础工程》、《地基处理》这两门主要专业课在进行教学时,建立了由基本理论和综合应用两部分组成的两步阶梯式的课程教学:即首先系统介绍基本理论以及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然后通过完整工程实例进行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综合应用。在开设以上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开设环境岩土工程、工程监理、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工程应用软件等相关选修课程,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专业知识更加深厚,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3.建立综合的设计和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加学生工程实践的机会,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环节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构建:课内的课程设计、单项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按课内实验、认识实习、单项技术实习(如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依次递进地来构建实习体系,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认识不断加深和强化,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生产单位合作建立生产实习基地,结合生产、教学及科研建立产学研基地,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目前我校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已经与北方设计院、河北勘察设计研究院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基地可直接参与到单位的实践中,便于将学校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提高毕业后的实践能力,实现在校学习与单位工作之间的无缝连接。
4.加强专业课的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加强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我校的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以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这两个老专业的课程中,现有“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地质”等省级精品课程,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学科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建设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培养对专业特色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主要专业。我专业现有的任职教师中,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5名,他们通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热情,来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
本文在国内外各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新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及我校特色,对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手段进行一定调整,确立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探索、规划和改革,建立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的、适应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新体系。从而使培养的大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监理等方面分析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承担一定的专业工作。因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基金项目: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热门文章:
- 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学习心得感受优选4篇2025-01-12
- 六稳六保学习心得体会7篇2025-01-12
- 幼儿园2023年度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3篇2025-01-12
- 保持师德演讲稿甄选3篇2025-01-12
- 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范文选集5篇2025-01-12
- 在2023年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5篇2025-01-12
- 欢庆国庆节幼儿园的活动方案6篇2025-01-12
-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职工心得感想3篇2025-01-12
- 新任职领导表态发言稿9篇2025-01-12
- 长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3篇2025-01-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