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3篇

发布时间:2023-03-15 13:35:08 来源:网友投稿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3篇,供大家参考。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3篇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

  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ó):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匣,装在匣子里。而,递进连词,并且。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25.独:只。

  26.莫:没有什么。

  27.然:如此。

  28.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29.其:代词,代指工之侨

  30.珍:珍宝。

  译文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阅读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1)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3篇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字译

  1、善:擅长,善于。

  2、志:志趣,心意。

  3、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4、峨峨:高耸的样子

  5、若:好像

  6、洋洋:盛大的样子

  7、所念:心中想到的

  8、必:一定

  9、得:领会,听得出

  10、之:代词 或是结构助词"的“

  11、阴:山的北面

  12、卒(cù):通“猝”,突然。

  13、援:拿,拿过来

  14、鼓:弹

  15、操:琴曲名。

  16、穷:穷尽。

  16、舍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

  17、逃:隐藏。

  18、逃声:躲开。隐藏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心声。逃,逃避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2)

——响之应声文言文翻译3篇

响之应声文言文翻译1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也,鄙者陋也,纣乐好这,与万国殊心,诸候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公。*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3)

——水仙文言文翻译

水仙文言文翻译1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文言文题目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文言文《水仙》阅读答案

  9.(4分)(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4)

——《天目》文言文翻译3篇

《天目》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①。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②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③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睛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袁宏道《天目》,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荆楚古诗文赏读》)

  注释:①病:毛病,缺陷。②骨:品质、风骨。③出缠:指超脱尘世。④子分:指缘分。

  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广*(今属湖北)人,故称*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作为*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

  翻译:

  目山幽深奇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位于天目山的山脚的双清庄到山顶,路程大约有二十余里。一般来说,位置偏僻的山大多荒无人烟,陡峭的山很少有盘旋迂回的山路;苍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艳丽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雅致的趣味;以至于山高的"话,就缺少流水潺潺,岩石陡峭的话,就缺少茂盛的树木;这些都是山的缺点。

  天目山到处都是丘壑峡谷,瀑布水流潺潺,如同很多白色的丝绸(倾泻而下),这是一绝。

  山石的颜色深沉润泽,山石的棱角巧妙精致,山路盘旋迂回,悬崖陡峭耸立,这是第二绝。

  虽然山谷偏僻幽深,山石耸立险峻,但寺庙都建筑的很好,这是第三绝。

  我不喜欢听到打雷的声音,而天目山打雷的声音非常小,听到的好像婴儿的啼哭,这是第四绝。

  我早早起来,看天目山的云彩晓,在悬崖峭壁,云彩洁白纯净的就像棉花,飘荡变幻如同浪花,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片五光十色的天地,仿佛到处都是美丽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顶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散落的浮萍,这是第五绝。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完全明白云彩的形态。

  天目山高大的树木,树身粗的几乎有四十围,(“围”是计量圆周的单位,但具体是多少,说法不一。一说五寸为围,一说直径一尺为围,也有说两手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为围,还有说两臂合抱的长度为围。)松树的形态如同伞盖一样,树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万余钱,这是第六绝。

  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茶叶芳香扑鼻,比龙井茶还要馥郁。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然而更加清淡悠长,这是第七绝也。

  我说,长江的南面,学佛归隐的地方,没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就起了归隐山林的念头。

  我们住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起来去看云彩,巳时(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后登上了天目山的顶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天目山地名,以险峻出名)。等到明天,从活埋庵找到上山的路,顺势下山。这几天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为这十分不*常,都下山互相集聚庆贺。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非常谦卑恭敬的遵守着礼节,争着请我们吃饭。等到要走的时候,和尚们说:“天目山荒凉偏僻,不足以招待你们这么重要的客人,真不知道怎么办”。我说:“我们和天目山也有些细微的缘份,僧人们不必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接受这种当面的赞誉”。于是众人开怀大笑,互道分别,离开了天目山。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5)

——猴弈的文言文翻译

猴弈的文言文翻译1

  猴弈

  【原文】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译文】

  在西面的一个番国里有两位神仙,在山中的树荫下下棋,一只老猴子每天都在树上偷看他们运用棋子的技法,于是就学到了他们的(运用棋子)技巧。人们听到这件事都前往观看,(等他们到时)神仙已经飘隐离开了,老猴和人下棋,全国上下没有人能赢(它)。人们感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便把(这件事)向朝廷上告。皇上召集善于下棋的人和它较量,全部不是(老猴)的对手。有人说有个叫杨靖的人擅长下棋——当时杨靖因为犯法被关在监狱中,(皇上)下令释放他。杨靖请求用盘子来装满桃子,放在老猴的面前,老猴的心思被桃子牵绊,没有心思下棋,于是便被(杨靖)打败。

  【赏析】

  进一步想也许猴子在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之后,也许可以把下棋的心思和对桃子的"心思分开来,下棋时候忘掉桃子,也许可以两者兼得了

  可是猴子能够避免在下棋时对桃子的欲望的干扰吗?也许可以吧,猴子只要明白:桃子,是钻研棋艺的副产品,因为你有下棋的天赋和兴趣,才会给你赢得其它方面的需要

  如果猴子对下棋有着极大的热情,能够抛开桃子的一切诱惑,那它也就得道成仙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猴子天生是爱吃桃子的……

  由此看来真兴趣是很重要的……

  但是什么又是真兴趣呢?也许兴趣的根源也是来自于形形色色的桃子/欲望的诱惑吧……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6)

——舍命护友文言文翻译

舍命护友文言文翻译1

  【原文】

  荀巨伯远①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④巨伯曰:“吾今死矣,子⑿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⑤,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⑥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⑦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⑧?"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 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⑨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⑾班⑩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有一次荀巨伯远道前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敌寇进了城以后,对他说:“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不管,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他.”敌寇听后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国土.”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注释】

  ①远:路途遥远,可译作远道前往.

  ②值:适逢.

  ③郡:这里指城.

  ④语:对……说.

  ⑤相视:来看望.

  ⑥既:已经.

  ⑦一:整个.

  ⑧独止:一个人留下.

  ⑨无义:无情无义.

  ⑩班:通假字,同"般",撤退.

  ⑾.遂:于是...就

  ⑿.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7)

——论语文言文翻译

论语文言文翻译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推荐访问:文言文 翻译 侨献琴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3篇 《工之侨献琴》的文言文翻译1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