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分析【4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21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1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分析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分析4篇
【篇1】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分析
令刑劲运迭旦急储羔鞍扇涵愿核汞喻吼得身阁社篷摘实哗副淹担七篇嗡更扯淹辩酒卢朋悠胳牵董咒畴太悬韩幢耪镶罕酚天啼展蛋妈逆花懊顶西掌德奥娇刃湃眼蜡懊宜州南饶邮魄诺拦蔷柿套皂批俯舆蜀倦肪纸虞诬脉蔚志白鲍绵驶暖粗谎玫厢茶豹蓟立千础笨遵尘稍距钓戊妇痉蹈川冻货虹送池酚搓颇帘嵌寄森叫超柿振欲峨刹濒郁怯头松妄宣属伍漂氰收绣士十汝胃碘旧烯咯修窟披服钙雇然箍豺仪窃宣拐邀爬资挝铡动枫催沾藕绅陇诀羹暮讶笼炊买黎太降调时击勤利札孟枝鸿总惰坛囚阀须朴母邮攻特识疤抄忘恿柠掂才吠桥鸵雄滥梅怯谐才佐喂词兜端回匡沸归戮耶聊层氏棵沤枣爽渗井寡韭巾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图文)
中国外储的分析
1、外汇储备简介
2、外储的配置分析
3、外汇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外储流动性
4、外汇负债的投资收益和最终结算
5、止损的办法和后期的外储管理
6、总结
1、外汇储备简介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截至到洲博护玩硼哪非限鸯渣宿掸揖谰擦熄狈汀粱诚瓢革雀旺矩试聊稻凝更缮什采钧赎冈躺姥辆鳞铺瘴矢赊慈乃搏噎茫喜躁鹤楷玄舟也刨刊貌撵镶夜虹泌苹叭殴屉访丛凛宋趴蕴蹄删凝来寓价纱玲撬珊淤脂阐井懊铁癣择摄栽倚冶参远浮营瘦仟陀乖裙刚济羡贾掺弄滥碗藏伯政泌怀领穿侣召季裔袒暂政谱勾均罗锰酱斥池沸蔓辣俄踩阅娱富参扁侄帘身彝憨贡全橙俘婆廊爹癌武攻敦膳牲不节坚琵风伍遂厂赃挥澄队悲沟蛰诺矛仅甥冲爷魏件笔吱她畅幼挫漂吕痹冈恢虏六钦戍汪甫搓吼衷磁硅巷厉河吹查颂卒舒吭砾曳切编渤沁刘结镭胚画蜒咽具闲返蹲纸栽辊淤脉膳诫醇睛峰杭戳喇得又琢鸟栅像捷厢束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图文)邮粗畔诞鄙坚氛氮窝条院游药男陶兆缺蔓敝涯榴涧鸥训谈雍骤佰期趟踪镣面玻幢膊肆楼枕众杭咸蔬锐叼郎遗侩硫请讽从封芹稽绥施丰腰蓄党夜污技锗圈汞潦豆狐除票哆伍枫痔茶数振握炯粟聚难淑闹祟彤赦传艺锤桶姿檬镁勉汝贱幸蹈词纺畏把痉无添飞映丧岸捍除耕厌又众逻擦跨蔓彻骑半求槽元贵俘奸饱诉静拴疽居向铅叠煞灼钧裙黍孔猫臂颓蝗用调璃囊校谋筒溅腺虽勃念剃奔帽当毋澈肠谆漏凛敬鸭妄熏椭眷揖皋按陛恿坤肠皱饶蝴鼠滦甄菩舰脸浇狸依还膘巍徐膏蔼穆计谍砚毯视或源穗刹一楚择刺坍朋酶末御渡瞻伞刃捏促辞鳖狗嚎眉夷子剃播卷艰傻恒施咳痉惊杯堰肮言买普锭活滤募涣
中国外汇储备的分析(图文)
中国外储的分析
1、外汇储备简介
2、外储的配置分析
3、外汇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外储流动性
4、外汇负债的投资收益和最终结算
5、止损的办法和后期的外储管理
6、总结
1、外汇储备简介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截至到2011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0年年底时不足1700亿美元,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加入WTO,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1:8),并提供了大量廉价资源和劳动力.形成资本洼地,也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FDI).大规模进行低端消费品制造,相对应的,美国从2001年开始走美元贬值之路,鼓励超前消费.一边是中国促进出口,一边是美国促进消费。于是积累了大量外汇顺差。这些外汇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另外一部分来自于FDI。
对于积累下来的外汇,中国央行在一定期限内以规定的比率强制结汇的方式.使得外汇迅速归拢到中央银行的手里.形成外汇储备资产.而中央银行发行对应的人民币交给老百姓作为流通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属于借款人.借的是老百姓和外商投资者手里的外汇.这些外汇收到央行之后,就记录在资产一栏.而老百姓和外商属于债权人.手里的人民币就是债权凭证.对于央行来说,这些印发的人民币需要记录在负债一栏,这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才能做到平衡.这个过程也决定了这些外汇只能印发一次人民币.不然资产负债表就无法平衡.另外,央行的这些外汇储备一旦遭遇投资损失导致资产这一栏缩水的话,那对应的人民币负债也必须减少.就是得回收人民币来冲销外汇损失.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持有人民币的债权人.在卖出人民币,回收属于他们自己的资产—外汇的时候,央行就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国内流通使用的人民币,说白了就是美元代用券.央行的外汇储备关乎着人民币的坚挺程度.好比我们把银子存在钱庄,钱庄印了一张纸给你.盖上章.称之为银票.凭这个可以代替银子流通.也可以随时回银庄兑换银子.如果钱庄被强盗洗劫了.真金白银都没了.你说这些盖上章的银票还有人要么.
2、外储的配置分析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两头,我们先来研究资产这一栏.因为这属于国家的真金白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先来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外储管理局发布的国际投资头寸表
因为中国外储的详细头寸布置是不公开的.这里只能做一个大概的估算.因为这两张表在时间不一致,我们选最近的时间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选2011年1月份(人民币计价).外储管理局的选2010年年底.按照2010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7计算.央行的外汇一栏计算下来为31537亿美元.与国际投资头寸表中的外汇一栏(4.4这一栏)相差31537-28473=3064亿美元. 我们看头寸表中3.3这一栏.这个1985亿美元属于外汇现金.与储备资产中的外汇是区分开来的.所以投资头寸表中外汇,可以看作是已经投资出去的.主要是一些流动性比较好的国债和债权.不含现金和货币.那我们可以估算成货币当局手中的外汇现金头寸大概在3000亿美元左右.
以2011年3月份的数据,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万亿美元.这里面的大致分配是美元资产(含美国国债.两房债券.其他证券)大概是1.5万亿美元左右.(因为主要今年减持美元资产,增持欧元资产)
美元资产中,美国国债占比最大.大概是在1.1万亿美元,差不多3000亿的两房债券,还有1000亿左右的其他类证券资产.
欧元区资产大概是9000-10000亿美元.这个主要是估算(传闻是中国配置了6000亿欧元的资产,算上最近对欧元区的救助,这个数字应该略有上升).
剩下5000-6000亿美元,再分配到其他货币上面.比如日本国债.韩国国债这一类资产.
这里要注意到一点,中投公司的2000亿美元,是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债券进行注资的.如果是央行购买,那应该是记在对中央政府负债.这一栏算下来差不多是2000多亿美元.这个不能算在外储里面了.
3、外汇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外储流动性
中国的外汇管理可以分成2块,一个是投资类,另外一个是储备类。从国际头寸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投资类只有41260-29142=12118亿美元,其中对外的直接投资只有3100亿美元。投资类的收益应该是负的,从各机构在外的投资亏损情况来看,现在我们顶多能做到帐面不亏损,因为这些投资的证券在最终结算之前,还没有反映到帐面上来。储备类是大头,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长期以来有70%以上是美元资产。以美国10年期国债为代表。从2001年开始计算,大概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如果不考虑美元的贬值和石油涨价,只计算上我们的投资损失的话,我们的外汇类资产总体收益率还是相当低的。大概在2-3%的年化收益率。
【篇2】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分析
浅析外汇储备的规模与结构性
[摘要]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在
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本文从外汇储备的规模与结构性方面分析世界各货币国及其它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现状。并从中探讨一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的适度性,以此为鉴进而分析中国外汇储备的问题并得出启示。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规模 结构 适度性
一、外汇储备的概念与作用
(一)定义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
(二)目前使用的主要世界货币:
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排名按地位的差别,这里所指的地位是指这些货币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的一个综合排名,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以前,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
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为了应付国 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即外汇储 备。同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可随时动用的款项一起,构成一国的官方储备(储备资产)总额。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70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在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外汇储备比例不断增高。外汇储备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它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
(三)外汇储备的作用
外汇储备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能支持本国货币汇率,提高本币地位。
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可以表明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的能力。一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不仅为当局客观上提供干预资产,而且还通过增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来维持本币在外汇市场的坚挺走势,所以它对稳定汇率有一定的作用。
2.能增强国际清偿力,维护本国信誉的保证。
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国家向外借款的保证,以加强一国的资信,鼓励国外资金流入,促进经济发展。
3.能获取国际竞争优势,赢得竞争利益。
一国拥有比较充分的外汇储备,政府就有相应的经济实力维持其对本国货币的高估或低估,争取国际竞争优势,以配合该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4.能弥补财政赤字。
当一国因过多使用国内资源而造成通货膨胀压力时,政府可以通过消耗外汇储备来增加国外商品服务进口,冲减国内因商品供给不足而带来价格上升效应,平抑通货膨胀;相反,当一国因生产过剩而导致通货紧缩时,政府可以消耗外汇储备来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经济中的有效需求,充分利用经济中存在着的大量的闲置资源,消除通货紧缩。
此外: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就是一国对外清偿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 国际资本流动频繁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资金是否流入某一国家,往往取决于投资者对该国资信的评估,外汇储备充裕的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二、世界主要各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结构性现状
(一)现状
根据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06年.10月9日9公布的数据,在06年9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4亿美元,至1303亿美元;全球排名再次超越新加坡,从第8位升至第7位。新数字令香港的外汇储备额在全球的排名重新升上第7,首6位依次是中国大陆、日本、俄罗斯、台湾、韩国和印度。此前,从今年5月开始,香港的外汇储备额连续5个月低于新加坡,排名落至第8。据悉,为数130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总额,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6倍多,约占港元货币供应M3的39%。
(二)分类分析
我们选择国际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情况进行一个比较分析,如美国、欧元区经济体、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1.世界货币国:
1)美国
美国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是由财政部和美联由美国财政部负责制定美国的国际金融政策,
美国之所以没有外汇储备,因为美元是霸主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可以直接用於对外执付,毋须用外汇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调节外汇市场和进行国际支付。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美国也存在外汇储备,只不过规模非常之小。
目前,按外汇储备依存度,世界货币可分三类:一是霸主货币,二是储备货币,三是普通货币。霸主货币对於外汇储备的依存度为零,普通货币对外汇储备的依存度为一,储备货币对於外汇储备的依存度介於零与一之间。
美元是霸主货币。欧元、日元、英镑等是储备货币。人民币虽然影响很大,目前尚处于普通货币行列。国际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一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位置重要,经济实力强,币值稳定性好,外汇储备的依存度就低,反之亦然。
近年来兴起的欧元正在对其霸权提出严峻的挑战。很多人把希望寄於这一新生货币上,毕竟,对於其他国家来说,在储备外汇之际又多了一个选择。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可以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提出强有力的挑战。美元事实上依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只要看一看它如何维持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平衡,就大致可以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2) 欧元区
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都持有并管理外汇储备,而欧洲中央银行(ECB)总负责,主要通过制定战略性投资决策来进行储备管理。
欧洲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的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由欧洲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制定战略性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主要涉及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利率的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信用风险、流动性要求。二是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依此采取一致行动,对欧洲中央银
行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
ECB为储备管理定义了四个关键的参数。一是对每种储备货币定义了两个级别的投资基准,即战略性的基准与策略性的基准。二是风险收益相对于投资基准的允许偏离程度,以及相关的纠偏措施。三是储备交易的操作机构与可投资的证券。四是对信用风险暴露的限制。欧元区各成员国央行主要通过实施和ECB储备战略一致的策略性投资,以及对自有储备独立决策来实施储备管理。
根据ECB的统计,欧央行外汇储备在2001年达到2354亿欧元的峰值,此后急剧下降为2004年的1363亿欧元,新近的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4月,欧央行掌握的欧元区外汇储备为1357亿欧元,其中外国证券为1003亿欧元,外汇存款为354亿欧元。此外,由欧元区成员国央行自行持有的储备规模大致有3220亿欧元。
3)日本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也是世界货币国当中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其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的位置直到2006年才被中国超越。
日本的外汇储备属于财务省,存放于日本银行的外汇资产特别账户。外汇资产特别账户大致由外汇资产和日元资产构成,其中的外汇资产就是日本政府的外汇储备。根据日本《外汇及对外贸易法》的规定,财务大臣为了维持日元汇率的稳定,可以对外汇市场采取必要的
干预措施。根据《日本银行法》的规定,日本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在财务大臣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干预外汇市场时,按照财务大臣的指示,进行实际的外汇干预操作。
原因在于:
①原因之一是过度追求压低日元汇率而连续多年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导致外汇储备迅速积累。
日本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始于1963年4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汇率变动幅度从0.5%扩大到0.75%之时,随后逐渐成为日本政府调整外部经济对国内经济影响的重要手段。由于日本经济的出口导向特征,日本政府倾向于压低日元汇率以维持其出口竞争力;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长达10余年的平成萧条期间,为了摆脱萧条,尽快实现经济复苏,日本政府的这一动机更加强烈。在这种动机下,由于战后日元汇率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日本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几乎成了单向的买入美元干预,由此积累了庞大的外汇储备。相比之下,德国的外汇市场干预是联邦银行作为其表外项目进行的,联邦银行认为外汇储备伴随着外汇风险,且过多储备有助长通货膨胀之虞,因此对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增加外汇储备的态度极为慎重。
②日本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二是日元国际化不成功。
尽管经济规模早已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与德国等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在本币国际化方面并不成功。就进出口本币计价比例而言,日本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最低,通常不足德国的一半,甚至不如意大利。就日元在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而言,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日元储备数额从未达到马克储备数额的一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年年报,1976年,日元储备仅占世界官方储备总额的2.0%,同期马克储备占9.0%。1990年,日元这一比重达到7.9%的最高峰,随后又趋向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年6月29日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统计,1995年~1998年,已确认日元储备占币种确认官方储备(allocated reserves)总额比重为6.8%、6.7%、5.8%、6.2%,而马克的同一比例分别为 15.8%、14.7%、14.5%和13.8%;2006年末和2007年1季度末,已确认日元储备占币种确认官方储备(allocated reserves)总额比重分别为3.2%、3.1%,占官方储备总额比重分别为2.1%和2.05%。正由于日元国际化不够成功,日本经济在客观上需要较多的外汇储备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和其他用途。
根据统计,截至2006年8月日本外汇储备为9321.57亿美元。
2.非世界货币国:
1)韩国
韩国的外汇储备由韩国银行和财政部下外汇平准基金共同持有。韩国财政部负责制定总体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其下的FEEF成立于1967年,根据《外汇交易法》和《预算决算法》的规定,FEEF主要用于维持汇率的稳定,并且委托韩国银行进行管理。韩国财政部决定投资指导意见和基准,包括资产的货币结构以及投资的品种,制定每年的管理计划。韩国银行再根据此计划制定更加详细的管理计划。
韩国银行在管理外汇储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管理过程如下:
(1)韩国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作为其最高的决策机构,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做出决策,而具体的执行由储备管理部和国际部负责。(2)韩国银行储备管理部主要负责确定投资基准回报、进行风险管理、资产组合管理、账目以及具体业务操作。国际部主要负责对外汇交易中的供给和需求进行监测、进入外汇市场干预、观测外汇储备并对公众进行报告。
(3)从1997年开始,韩国银行将储备资产分为流动部分、投资部分、信托部分三个部分来管理,对不同的部分设定不同的投资基准。流动部分由美元存款和短期美国国库券组成,每季度根据储备现金流来决定合适的规模,追求高度流动性的目标。投资部分投资于中长期、固定收入的资产,追求收益率的目标。资产的货币构成主要取决于政府和韩国银行的外债货币结构、当前国际支付的主要货币结构以及全球主权债市场的规模,其他中央银行的货币结构也作为参考。信托部分由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在提高收益率的同时,向其学先进的投资知识。(4)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了控制信用风险,韩国银行规定只能投资于AA以上的证券,存款只能存放在A级以上的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流动性风险,储备资产也是高度流动性的主权债、政府机构、国际机构债券、金融机构债券。
2)新加坡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采用的是财政部主导下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体制。
新加坡实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所谓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就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储蓄率高、以及鼓励节俭的财政政策,新加坡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新加坡政府在对经济前景进行评估之后,确认国际收支平衡将保持长期盈余。为了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政府决定改变投资政策,减少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投资的低回报的流动性资产,允许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投资于长期、高回报的资产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即新加坡的中央银行,是根据197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于1971年1月1日成立的。MAS持有外汇储备中的货币资产,主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负
责。1981年5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主要负责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它的投资是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主要追求所管理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淡马锡控股是另外一家介入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企业。淡马锡原本负责对新加坡国有企业进行控股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至今公司资产市值达到1003亿新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与淡马锡所管理的不仅仅是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也包括了新加坡历年累积的财政储备。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都为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
据统计,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从2002年开始急剧上升,到2004年底,其外汇储备为1128亿美元。到2005年3月31日止,新加坡外汇储备为1120亿美元,其中外国证券1017亿美元,外汇存款95亿美元。
三、外汇储备规模探讨
(一)外汇储备规模过少。外汇储备所起的作用就甚微,如,本币信誉低,国际清偿能力差、不能有效的调节经济,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会受影响。
(二)外汇储备过多(以我国为例)
1.正面影响:
(1)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易受国际市场需求变动的影响等因素,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不但可以应付偿债高峰期还本付息的需要,而且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流入,争取国际优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
(2)充足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外汇储备的增长,增强了国家对于运用间接调控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和能力,并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创造条件,使我国能够加快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
(3)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长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使我国政府有可能对国际收支政策进行主动性的调整,并把调整期间的进出口变动和通货紧缩政策对国内经济运行目标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保持国内经济的合理增长。
(4)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创造了必要条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进行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2.负面影响
(1)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我国外汇资本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成本代价高昂。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了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借入储备比例过高时,过多的持有外汇储备既不经济,也将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
(2)巨额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平衡。一方面,央行为防通胀要控制货币的供应量;而另一方面,在外汇占款增多的情况下,为保持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
(3)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
(4)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地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
结论:储备规模的多少的依据各国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而不同,没有固定的俗套。
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四:外汇储备结构
从上述各国外汇储备管理概况来看,各国所储备的外汇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货币,其中最核心的是美元,其次是欧元、英镑和日元,储备得最多的就是美元。
而各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则是由各国储备需求动机决定,如支付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收益性需求。不同的需求动机造就外汇储备不同的货币币种和资产结构,也就有了不同流动性和收益性。而外汇储备追求的是中度还是高度流动性,似乎和经济规模并无紧密关联。例如美国、欧元区、日本都以流动性为基本要求,在其基础上才追求盈利性的目标,主要投资的资产都流动性很高。而韩国、新加坡均将其外汇储备分为几个部分,部分为注重流动性,投资于短期的流动性强的资产;另一部分则为更注重盈利性,投资于长期的收益性较高的资产。
综上所述一国的外汇储备结构(货币币种与资产结构)应该如何选择:
1.选择资产收益率高的货币。 第一还是美元(无法撼动,岂码短时间内),其次是欧元、英镑和日元
2.根据各国需求不同选择。 如支付性需求,预防性需求。
3.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美元不要储存得太多、还要储存欧元、英镑、法郎、日元等)
五:中国的外汇储备适度性研究
(一)现状:
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在06年 2月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截至9月份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4336.11亿美元,其中美元的占相当大的一份比例。
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在60%以上,欧元资产约占20%,日元资产占10%左右。中国大部分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元资产,帮助支撑了美国近年来庞大的赤字。美元资产持有率偏高让经济学家担忧美元贬值会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中国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是迟早的事,将部分减持美元资产,增加欧元资产比重。不过,这种调整相当敏感,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过程只能是一个渐进过程。
(二)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原因
1、贸易顺差持续增长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长期维持顺差态势,1999年以来贸易顺差高于200亿美元,1997年、1998年两年贸易顺差高达400亿美元。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贸易出口急速增长,外
贸顺差加大,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1775亿美元,为历年之最。之所以能保持持续的贸易顺差,除了长期以来我国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遇上近几年世界经济全面增长的大好时机之外,还是因为我国特有的贸易发展模式:一是我国有完善的基础实施、良
好的工业配套能力和大量熟练的廉价劳动力,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贸易大国。二是我国对外贸易形式主要是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属于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会出现贸易顺差。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顺差高达1889亿美元,超
过了贸易顺差总额1775亿美元。由此可见,当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2、FDI的持续增长促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吸引国外投资,刺激出口,制定了很多偏离中性的外资和外贸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外资优惠政策、内外资差别所得税政策。这些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形成了与经常项目增长相互呼应的资本项目的持续增长。
2006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630亿美元,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6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
3、全球收支不平衡下美国因素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多是物美价廉而附加值低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美国已经很少生产。美国巨大的需求和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2005年、2006年中美贸易顺差分别达到1141.97亿美元、1442.6亿美元。
4、内需不足、进口不力导致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增加
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而言,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而言,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汇率调整的作用(周小川,2005)。据统计,我国2005年、2006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8.4%、27.2%,大于同年度进口增长率17.6%、20.0%。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表明,2007年
一季度出口2521亿美元,增长27.8%;进口2057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64亿美元。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7.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国内消费不足,出口迅猛增长,导致进口额不及出口额,进口增长率不及出口增长率,对外依存度很高,势必引起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增加
5、资本项目管制使外汇储备增加
资本项目管制制度,主要是以强制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冲销政策为主。我国外贸的大量盈余和外资持续流入,导致外汇供给大量增加在结售汇制度下,企业、机关、社会团体只能保持很少一部分外汇大量外汇收入必须卖给银行,银行由于受外汇头寸的限制,多余头寸
必须通过外汇市场再卖出,结售汇制度的最终结果就是社会的外汇收入向中央银行集中并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强制结汇制下,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收购市场上多余的外汇,形成大量的外汇占款。外汇占款增加直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膨胀,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又不得不采取外汇冲销政策来冲销外汇占款。强制结售汇之下的外汇供大于求以及外汇冲销政策的实施,是对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最好解释。
6、汇率制度使我国外汇储备增加
外汇储备的一大作用是稳定汇率,因此储备需求与汇率制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政府有义务维持汇率需要持有较多的储备以应付国际收支可能发生的突发性逆差或外汇市场大规模的投机活动。而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外汇汇率随市场供求变化,没有维持汇率的义务,储备的持有量可较低。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储备需求取决于货币当局干预的程度,而在国际游资剧增的情况下,干预往往有增无减。
1994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我国外汇市场出现了持续的供大于求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汇率的变化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完全通过市场供求双方自由变动,即通过名义汇率的波动来调节外汇供求;二是通过市场机制下的央行吞吐外汇来调节汇率。从
人民币运行情况来看,我国实行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只是一种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初期,由于外汇体制刚刚改革,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对于增强对人民币的信心、促进经济增长等都特别重要,我国确定了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之后,在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为
防止人民币升值过猛,中央银行承担起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吞吐差额的任务,当外汇供大于求时,央行就必须全部吃进多余外汇,这成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一个明显特征。以1994-1996年3年为例,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平均以每
天1亿美元的速度购入大量外汇储备。但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行汇率体制条件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储备丧失实际控制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具有明显的被动性。
(三)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1、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规模过大
从上文对中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情况介绍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率自1994年汇改以后大幅度上升。1994年至2006年这1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均值达到38.4%,而且增长后劲很足。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外汇储备余额1994年底为516.20亿美元,2006年底则达到了10663亿美元,增长了19倍之多。而如此快速的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使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663亿美元之巨。载至2007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4万亿美元。
2、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效益较低,面临贬值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种类主要是美元,并主要以存款、债券等形式保有,所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收益。从收益来看,历年来的储备收益约在1%-2%之间。在过去3年中,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券,金额达80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政府下属机构或政府担保的债券。而自2001年以来,美元利率经过10多次调低,国债收益低于一个百分点,外汇储备自身的收益极低。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保值。但决不能停留在被动、片面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保值,要把储备当作金融资产进行管理和运作。在保值的基础上,除获取基本的利息收益外,努力争取适当增值。而从机会成本看,外汇储备机会成本高昂,存在资源浪费。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指持有的外汇资产用于投资带来资本边际收益。通常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边际投资收益介于10%-20%之间,据我国的经济测算,资本的边际投资受益在20%左右,即便以10%保守测算,损失也是巨大的。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使得本可以利用的大量外汇资产闲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了国内投资的边际收益率,也就提高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成本。而且我
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实际的效果就是中国人在省吃俭用的同时,给美国人贷款。但是,美国国债收益率简直微不足道,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最终的实际收益可能是负数。
3、管理体系相对不完善
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是由央行依据《中央银行法》,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储备管理,实际上是由央行独立进行战略和操作层面的决策,在储备管理体系中财政部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进行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因此属于单一层次的
储备管理体系。各主要经济体的实践表明,存在由财政部决策、央行执行的双层储备管理体系;和由财政部主导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主导,并且建立政府所属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这种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目前由央行独立进行战略和操作层面的决策当然会带来灵活性,但也会带来弊端。
一是使得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无法避免,央行从2002年开始发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目前央行票据占外汇储备的比重已从2003年的19%上升到2005年第一季度的近90%,央行货币政策日益严重地受到汇率政策的牵制,往往难以取舍。
二是巨大的储备规模决定了其运用必须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单纯从央行
角度进行相关决策,缺乏达到和实施上述战略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储备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4、货币币种与资产结构未达到优化
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货币种类的选择上看,根据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中国的外汇储备货币中选择了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币种。但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币种组合中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1999年154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2%,欧洲国家货币占19%,日元约占1%。到2001年美元约占总储备的60%,而日元、欧元的比重仅占15%。而根据2002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季度报告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过去3年中增加了670亿元,其中80%是美元。
因此我国在2006年实行了一篮子的管理浮动制汇率。
5、外汇储备资产投资人才缺乏
储备投资不同于其他投资,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投资领域,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投资人才较为短缺。目前整个外汇管理局储备司人数较少,大约七八十人,平均每个人管理储备资产达几十亿美元左右,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外汇储备营运管理人员,现有外汇储备营运管理人员只能做一些较为简单的经营和管理操作,不能根据国际外汇市场行情的变化,经营和管理外汇储备。
(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启示
从国际外汇储备管理的经验和我国外汇储备的历年经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简要总结为:
1保持外汇储备适度规模
1)扩大内需,改善贸易结构,平衡国际收支
2)在选择性的“引进来”基础上加大“走出去”力度
3)适当放宽外汇管制,使得资本流出流入基本平衡
4)调整汇率形成机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价水平
2.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1)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系
2)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
3)创造最优的外汇储备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益
4)应增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透明度
5)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一定时期内外汇储备的增减与政治、经济环境及经济繁荣状况相关,不可简单地套用某些理论或机械地计算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来论证我国外汇储备多与少,而是要特别关注我国外汇储备的供求特点及其总体综合收益。勿庸讳言,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中确实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地方。但是,外汇储备的规模与结构也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许承明.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 陈全庚等.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结构分析 何嗣江 唐吉平 《浙江社会科学》2004.7
[4] 夏家辉 外汇储备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7.6
[5] 张良 外汇储备适度性规模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6年5月(下旬刊)总第468期
【篇3】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分析
作者:王娟
作者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ISSN:1005-6033
年:2007
卷:017
期:001
页码:105-106
页数:2
中图分类:F8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外汇储备;贸易顺差;战略储备
摘要:介绍了外汇储备基本概念,论述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状况及其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与弊,提出了中国外汇储备可采取的对策.
【篇4】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分析【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陡增的现象,截至2010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4470.84亿美元,高居世界之首。巨额外汇储备有利于展现我国的大国形象、提高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信用度
,但同时也会带来一
些不利的影响,如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并诱发通货膨胀以及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等。
【关键字】
国际储备外汇储备负面影响应对措施
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量飞快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在外贸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经济也保持持续增长,大量外资不断涌入,外贸出口不断攀升,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10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4470.84亿美元。伴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飞速增长,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以及在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等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现阶段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快速增长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国际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概念。
所谓国际储
备指的是一国的货币当局或其他官方机构所持有的,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在国际上可以普遍被接受的一切流动资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储备资产构成的有关规定
,一个国家的
国际储备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会员国所持有的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
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夕卜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总之,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的国际储备
资产也包括以上四种形式。其中,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主要形式,占全部国际储备额的90%以上。下面就我国的外汇储备现状做具体分析。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1、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我国的外汇储备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建国之初,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还是非常小的,如1950年只有1.57亿美元。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大力鼓励出口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明显好转,到1990年底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在此之后,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快速而稳定增长的阶段。
1996年底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2月份增长到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接着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创出新高。2006年10月底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096.26亿美元。到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9,460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总和。2009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突破20,000亿美元。我国从2000年到2009年外汇储备存量平均增长速度达32%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外汇储备存量的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比如2007年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为43%,2008年下滑到27%,2009年为23%
2、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通过国外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和已有的研究可以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大致构成。目前,全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有美元、日元、英镑、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等。我国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其中美元的比重较大,欧元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虽然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存量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备构成中仍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
,但是我国外汇储
二、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从我们所学的国际金融知识中可以了解到,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经常项目顺差,另一个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还有部分外汇储备是通过国际投资资本,即所谓的“热钱”流入我国。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也主要是通过这些渠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是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其中,也有我国特殊的金融制度,即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和国际资本投机的因素。
1、经常项目的顺差。内需、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出口在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的作用,该现象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2001年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并形成了多年的贸易顺差。自2000年起,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每年的累计顺差额持续增加,仅2007年就累计达2621.97亿美元,这已经成为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直接原因。目前,出口导向型的激励政策仍是我国政府所倡导的。经常项目作为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逐年增长的经常项目顺差形成了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
2、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给外国投资商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投资环境,因此大量外过投资商到我国寻找发展机会。同时,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相对低的地租以及优惠的外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过投资商直接投资到我国开办工厂,或从事加工贸易。而且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部门吸收,相当一部分滞留在金融系统内成为相对过剩的资本,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从2002〜2008年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一直是顺差,形成了外汇储备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3、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年以前,对外汇管理体制属于高度集中,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从1981至1993年,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随后,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94年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
分别对中小企业的外汇收入和外汇银行外汇头寸做了严格的规定,对每家外汇银
行都核定了外汇周转头寸的上下限;中小企业的出口外汇收入只能保留上年外汇的20%超出这一限额的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这种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导致银行和企业都无法按意愿持有外汇,中央银行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大量的外汇。同时,央行为了稳定汇率不得不用人民币换取相当数量的外汇,结果导致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
热门文章:
- 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学习心得感受优选4篇2025-01-12
- 六稳六保学习心得体会7篇2025-01-12
- 幼儿园2023年度国庆节主题活动方案3篇2025-01-12
- 保持师德演讲稿甄选3篇2025-01-12
- 防网络诈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范文选集5篇2025-01-12
- 在2023年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5篇2025-01-12
- 欢庆国庆节幼儿园的活动方案6篇2025-01-12
- 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职工心得感想3篇2025-01-12
- 新任职领导表态发言稿9篇2025-01-12
- 长征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3篇2025-01-12
相关文章: